自己種菜的好處有許多,其中之一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想吃什麼就種什麼。我比較喜歡吃豌豆苗,自然會多種一些。但是因為不太懂,頭次種下的豌豆,觸鬚十分發達而苗葉無幾。記得小時候,在家鄉,豌豆鬚是要摘掉的,不能吃,據說吃了會耳聾。看著那些纏來繞去的豌豆鬚,心中不免也跟著糾結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請教附近的老農,告曰:這是雜交品種,你得種本地的豌豆。原來如此,路漫漫其修遠兮,看來,我想做一個合格的村民,還有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學習啊。怕錯過了節令,趕緊去鎮上買了些本地的豌豆,補種下去,再過箇把月,應該就可以如願以償了吧。
除了豌豆,其它的菜倒是基本都蠻爭氣,可謂是長勢喜人。小青菜竄得最快,根本吃不贏,有時會摘些送給對過的朱老;大白菜已經開始卷心了,眼望著祂們從一小粒菜籽,長成目前的樣子,心裏真有說不出的歡喜;清晨,初陽高照,霜露未晞,灑在茼蒿上,晶瑩剔透,真是賞心悅目啊;菠菜和香菜好像有點發育不良,卻也不甘落後,慢慢地趕上來,不久就可以嚐鮮了;還有生菜、青花菜、蘿卜、胡蘿卜……初冬的菜園,一點也不冷清,也很豐富熱鬧呢!
附近農人偶爾會到我的菜園轉轉,邊看邊發出由衷的讚歎:你的菜可xian(方言發音,不知是哪個字)得真好!又不禁好奇地問:你不打藥,沒有蟲吃嗎?我呵呵一笑,告訴他們:我又不是要賣菜,種著玩玩,何必打藥呢?蟲子吃一點也沒關係,反正自己也吃不完呀。他們聽後都覺得不可思議,愈發點頭咋舌,讚歎不迭了。
我說的是實話,剛開始時,種了一片小青菜,幾乎被蟲吃了一半。起初我也有點著急,鄰家叔叔勸我打藥,也猶豫過,但我最終還是堅持住了,沒有實行。說來也怪,後來再種其它菜,雖然也還有蟲子出現,相對之前卻太平無事了。或許是天氣漸冷,蟲兒開始冬眠了?或許是蟲兒也懂得見好即收、口下留情了?反正之後再沒有這箇困擾了,我的菜園現在可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見人誇呢!
相對於園子裏的菜,山房圍牆邊的野菊就沒這麽幸運了。這種野菊有藥用價值,據說比杭白菊還要好呢。想必正因為這箇緣故吧,野菊每每在開得最好的時候,卻經常被人順手摘掉了。“漆可用,故割之”,這箇道理我當然明白,只是自己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手,怎麼也捨不得摘。總覺得任祂們燦燦地開在路邊,比摘下來利用要強得多。可是別人的想法怎麼會和我一樣呢?這可真叫沒轍了。蟲兒吃菜,尚且留有餘地,豈可人而不如蟲乎?我只能寄希望於良知,惟願摘花人手下留情,適可而止,且為人間保留一道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