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阡陌悠悠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求身心灵的平和,重建生命内在的力量,这是一个迷茫、挣扎、觉醒、回归的人生体验。我读书、上课、冥想、写作,体验不同的人生时刻,观察人生百态,体悟人性,追求生命“绽放”的时刻。

关于人的患得患失,枉活一生,曾经有位大师这样说:
“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30多年间,我在追求实现生活物质富裕和个人价值的路上斗志昂扬,就犹如一只雏鹰翱翔在天空,在未知的世界寻求简单活着的意义。那么多年,我从未接触过宗教信仰、心理学、爱与慈悲的心灵学说,只活在一个貌似只有赚钱、升职、加薪、买房、买车……的物质世界,没抚摸过自己的心灵,没有与精神世界建立过链接,没有真正去“爱”过人。
当我们将主要的人生精力都追求满足物质欲望,人生的天平仿佛就开始失衡了,我们不知道那失衡的一侧是什么?它带给我们的是焦虑、恐惧、未知,得到的仿佛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得到的一切又害怕失去,“爱”的能力慢慢缺失。身不由已、情非得已、力不从心,步履维艰地活着,压抑地喘不过气。有多少人用尽一生在追求天堂般美好生活,却深陷“地狱”深渊不知如何解脱。
人们低头翻看着毫无营养的短视频,玩着一轮又一轮的游戏,半夜喝着一瓶又一瓶的啤酒,甚至用赌博、毒品来麻痹自己的身心,可是在这生活的深渊越陷越深,直到最后一根弦崩断。
白隐禅师是日本著名的得道高僧。一日,一个武士问禅师道:“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吗?”禅师并未回答武士的问题,反而轻蔑的说道:“你是何等人,如此粗鲁之辈,也配问我大道吗?”武士听罢勃然大怒,迅速抽出佩剑,就要朝禅师砍去。禅师不慌不忙地说道:“这就是地狱呀。”武士若有所悟,赶紧收住佩剑,然后双掌合十,恭敬地说道:“多谢禅师指点迷津,请原谅我的鲁莽!”白隐禅师此时微笑道:“你现在所处的就是天堂。”
天堂和地狱,时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们就在我们心中,在一念之间;一念快乐,就是天堂,一念痛苦,就是地狱。因此,在天堂还是在地狱,完全由自己的心念决定,而非外在!正如张德芬老师说的:
“亲爱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在这样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都有一个“真我”和“假我”,“真我”往往被潜意识隐藏在灵魂深处,我们甚至都无法察觉,那里有我们想要的平和、安宁、喜悦。“假我”却一直扮演着各种角色,贴上各种的标签活在这个世界上。
很多人都认为焦虑、恐惧与抑郁通过追求更多的物质和金钱就能疗愈,可有多少人拥有了巨额财富却不如一名送外卖的小哥活得开心自在。大家早已经习惯向外寻找自我,用金钱、职位、物质、面子、获得别人的认可来包裹自己,为了让别人看上去你很幸福、很成功,可内心是否平和、安宁、喜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习惯遇到困惑向他人寻求答案,浸泡在纷繁复杂的声音里,忘记了自我内在的觉察。

老子曰: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无贪欲则入静,入静则天下自然安定。想要走出迷雾,靠的是修心,当觉察到内心的“真我”,自然可以看得真切,而你的定力也会因此而起。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断舍离,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 格物致知,梳理出内心真正所追求的目标,人生更轻松自在。
敞开胸怀,拥抱万物,与这个世界建立爱的链接,便能获得内心最强的力量。回到家里,不再跟爱人因为小事赌气,给他一个爱的拥抱;不再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大吵大闹,放下一切陪孩子玩20分钟;跟平时关系不太好的同事送上一个爱心水果;给予身边的人多一些真心的微笑和关心……独立的一滴水很快就会干涸,将这滴水放到大海之中,它就不会干涸了。正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内心有力量的人最具魅力,与身份、金钱、地位无关。内心有力量的人遇到困难,碰上痛苦时,能够坦然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这样的人内心拥有更多的正念,有意识的、不加评判地,对当下的觉察,并且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培育智慧和慈悲。
杨绛先生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