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它跟一般的鸡汤文不同,这一次的鸡汤更浓,哈哈,开玩笑了,为了有效学习这本书的精髓,我做了如下的摘要:
1、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评估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第一,看这件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身体、物质方面,称为“收益值”;第二,看这个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
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一件事情当下在发生时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产生效果。比如说玩游戏,当下是非常的开心,甚至郁闷的时候就喜欢玩游戏,但是一旦停止玩游戏,这种愉悦感就会消退,只有持续玩才能延续愉悦感。再比如看电视剧,看综艺节目,这些都属于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情。
我们日常喜欢做的事情基本都是“高收益,短半衰期事情”,“低收益,短半衰期事情”,长半衰期的事情往往做的很少而且非常不情愿。这样的现象导致我们经常迷茫,找不到方向,郁闷;然后继续通过低半衰期的事情获得短期的快感,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打着同样的鸡血,可以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长半衰期的事情则不太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这就是经常被宣扬的鸡汤文,每天进步一点点,累积的效益就是巨大的。比如说背单词,今天背诵的新词可能明天就忘记了,但是再捡起来时,它也不是完全陌生,再背一次,记住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利用“采铜法则”来考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A、收益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收益可以累加,就尽管去做。
B、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要紧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2、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
一件事的半衰期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有关。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半衰期可能天差地别。比如说有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但是有的人却做足功课,对游览的文化,历史,人物深入了解。在游览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认真撰写游记,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很长。
有些收益本身就具有“长半衰期”的属性,比如方法,技能以及稀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识别这些属性可以用来判断事件的半衰期。以下是对长半衰期事件的不完全罗列:
3、如何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音?
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主宰人们生活后,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难以持久的保持兴趣。甚至点开一片文章已经习惯性的拉到结尾看结论,已经没有耐心看完一整篇。注意力习惯性的被标题吸引,被高效,快速成功吸引,然后又一次次落空。这些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上构成了信息噪音,干扰了对真正有意义信息的关注。
辨别“信息噪音”立竿见影的方法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从只追求“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受益”的信息模式。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越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说当你准备打开手机背单词的APP,这时弹出一条消息非常吸引眼球,你想点开看看,结果进入微博刷关于这个的消息的信息刷了很久,耽误了背单词耽误时间,甚至背单词的状态也被带走了。
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
读书笔记,整理如上,希望对你有用,当然以上只能清理思想上的障碍,要想有结果,还是要行动,行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