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衍生万物,圣人遵循天道,是无上的大公无私。
《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要理解这个“仁”,我们先要弄清楚老子说的“道”一层一层衍化的次序:
道→德→仁→义→礼→法
最大的是道;道下来,衍化为德;再次一点,德没有了,那就是仁;再差一点,仁都没有了,那就是义;义没有了,那就是礼;最后连礼都没有了,就只剩下法。
以人为例:
有道之人。遵循宇宙自然规律,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万物皆如此,不厚此薄彼,一切皆自然而生,自然而消。
有德之人。有大德之人,可以同时容纳好人和坏人。
有仁之人。有仁之人,尊老爱幼,常做善事,但是不见得能包容坏人。
有义之人。有些人不一定有仁爱,但至少讲义气。
有礼之人。人和人之间,越客气,礼数越多,说明关系不亲密。
守法之人。当仁义和礼数都失去,不起约束作用,社会就只能用法来管理和约束。
再回头看,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和圣人,都有道,处在最高的层次,所以他们是没有仁的。正因为没有仁,没有私心,才是无上的大公无私。
很多人问,为什么春、夏、秋、冬的次序是固定的?为什么太阳和月亮要交替出现?为什么火星不会撞地球?为什么人注定要经历生、老、病、死?……
宇宙中的一切,看似无序,其实无序中隐藏规则,背后有运转的力量。对于这股看不见,摸不着的主宰力量运转,老子用烧火的风箱来形容。
古代的人烧柴火,要往里吹风,火才能旺,这种一拉一推,送风的风箱,叫做“橐龠”。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风箱本来是中空的,一推一拉,就产生了风,无穷无尽,只要你不停拉风箱,就有风出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主宰的力量,就是像风箱这样运作,通过“一动一静、一开一合”的方式,衍化万物,万物归元,源源不断,反复循环,无始无终。
事情发展到大壮,接下来,就是衰退,最好能守中。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可以结合《易经》乾卦来理解,乾卦九五,中正,守中,这一爻是最佳的状态,叫“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一旦发展过头,如老子说的“多”了,则开始数穷,变成上九,“亢龙有悔”,不如守中来得长久。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做到“守中”,那就会很了不起。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发展到盛世,鼎盛的时候,要守住,是很难的。守不住,那就只能走向大壮之后的衰退。
做事业,做人,皆是如此。
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做人不过分,说话不过分,做事不过分,要拿捏一个度,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自控,还要修养,这些不是一朝一夕速成,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点一滴的日常中持之以恒而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