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娴线
01
吃完晚饭拿起手机,扫了一眼腾讯新闻推送的消息,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19岁的女孩小赵高中毕业后没考上本科,父亲认为读大专没用,他让女儿和自己一起做韭菜盒生意,打算日后给女儿开个店。
小赵的父亲说:“人家本科生,研究生出来都没人用,4年花了十几万,时间也耽误了。”
小赵的意愿是想上大学,但父亲不同意没有办法。
群众的声音自然是两边倒,支持方说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反对方说上大学会影响一个人的素质和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我承认上大学真的不是唯一出路,但只要有一丝能上大学的机会,我一定不要错过。
我们,不仅要上大学,更要努力上名校。
02
我想起了当年我的遭遇和抉择。
高考离二本线差7分,家里经济条件将三本院校排除在外,我面临的选择是上大专和复读。
庆幸自己没有在读大专与外出打工之间做选择,不然,望不见未来的我一定会懦弱地选择后者。
因为当时我也觉得读大专没用,我觉得有用的是读本科,读211、985,读更好更牛的大学才有可能改变自己是农村人的宿命。
母亲曾不止一次跟我说,女孩子读完高中就行了,找工作嫁人才是正经事儿,让我向同村一个小学就辍学的女孩秀珠看齐。
秀珠家经济条件较好,她想继续念书完全可以一直念下去。但她早早把自己嫁掉了,婚后常常抱着孩子回娘家哭泣。
我庆幸自己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复读,第二年如愿考上本科。除了叔叔念的军校,当时我是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
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我看到奶奶爬满皱纹干枯沧桑的脸庞溢满了笑容,给骑着电动车挂着绿色邮政帆布袋送通知书的叔叔,又是递烟又是递水。
后来我不仅念完了大学,我还把户口安到了城里,有了房有了车,有了与我志同道合的他。
只是我的大学很普通,不出名,和牛更搭不上边儿,但它比我复读之前想要上的专科学校要“牛”得多。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要等到高考落榜才后悔当初没有拼死一搏,也不要等到上了普通本科才明白985、211才是自己最想去的远方。
你的大学越牛,你越想要往上奔,因为你处的圈子已经不同了。
03
当我还在小城偏安一隅的时候,上清华的弟弟点醒了没上过名校也没有进取意识的我。
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意识观念,一个人怎么给自己定位,将决定其毕生成绩的大小。
去年寒假弟弟来我这里小住几天,巧的是他有两个本科同学跟我同省,从学校放假回家路过我所在的城区,他们约定聚一聚。
是两个女同学,本科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本校研究生。
晚上弟弟回来跟我说了这么一段话:“那两个女生没有你高,也没有你好看,但学校追她们的人一大把,她们都拒绝了。更重要的是她们本科学校比你牛,考本校的研究生更是比你牛。”
弟弟的话瞬间戳中我的痛点,我才意识到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每天拼死拼活加班加点年薪最多十几万。
能够预见的是,她们未来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一份朝九晚五、每周双休、年薪起底几十万的工作,因为她们上了一所很牛的大学。
本科上了一所很牛的大学,即便考研考的是本校,依然很牛,无异于锦上添花。
04
我还是想说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上一个牛大学的好处,只有上过的人才知道。
在犹豫要不要考研的学子当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要是当初本科上的是985、211,我现在早工作去了,绝对不会考研。”
他们的抱怨不无道理,对很多同学而言,如果当初本科上的是比较牛的大学,考研这一步完全可以省掉。
因为本科很牛的大学可以保证自己毕业时签约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不会为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家里不堪重负的经济状况在考不考研之间纠结徘徊。
读一个牛的大学不仅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还可以更好地改善家庭经济条件,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早点歇歇。
我曾经在贴吧看到一则痛心的帖子,一个考研考了400多分的女生报考的目标院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学。
去读研以后才知道该大学发放新生奖学金的要求是本科211、985。而她的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即便她考了专业第一名依然拿不到新生奖学金。
她说自己当初报考这所大学是觉得竞争力比较低,保证自己能拿到新生奖学金,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没想到事与愿违,她甚至想要退学。
那个女孩不知道的是,越是牛的大学经济条件越好,奖学金助学金的概率比普通大学要大很多,各类资源均优于普通大学。
前几年我在高铁上结识了一个朋友,她本科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那年幸运地接替了一个退休老教师的班,成了一名上岗就有编制的高中语文老师。
而我内心深处的梦想同样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却意外念了一个普通二本学校非师范专业,总觉得自己一步错步步错,渐渐离梦想越来越遥远。
你不会想到的是,上一个牛的大学,连梦想都可以实现得那么轻巧。
......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我信奉为真理的话:学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你的一生。
所以上大学一定是有用的,我们不仅要上大学,我们更要努力上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