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识别情绪,这门家长必修课你通过了吗?

最近浩阳小朋友喜欢上了一个游戏。

中午从单位赶回去吃饭,一进门就听小家伙在卫生间大喊:

—“妈咪,快来看!”

—“好的,等妈妈换件衣服就来!”

我正打算去看时,小家伙从卫生间出来拦着我说:“妈妈,我们继续玩儿挑战一整天不生气游戏啊?”

前一阵子跟孩子发脾气频率比较高,我曾和孩子玩过这个挑战游戏。孩子很喜欢。

今天一听到他的提议,我就知道,这家伙不知道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了。同意挑战后,进到卫生间一看,满池子的蓝色水,旁边两小瓶色素,两个量杯,一打扑克牌……看这情形就明白了,这家伙的科学实验瘾又上来了。每次做实验到了关键步骤就要让爸爸妈妈一起见证“奇迹”。

昨天晚上妈妈写文章,他抱了一大摞科普书,坐在我对面研究。一会儿要干冰,一会儿又要小苏打,时不时打断我的思路,到最后总算把一套十册的科学实验绘本读完了,拿起人体科普图书后,我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写完那篇文章。

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这其中,作为妈妈,最为触动我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再玩挑战一整天不生气游戏”。

我得好好思考一下这个提议背后的含义。

“妈妈总和他生气?”

“妈妈不支持他做实验?”

“妈妈不喜欢他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尽管我们亲子关系还不错,但是小家伙心存这样的芥蒂,我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舒服。

事实上,我很支持他做各种科学实验,家里各种科学实验童书绘本五六套,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包也是看到不错的就买回来,有空也会亲自参加他的实验过程。

但是实验后的一团糟,他不及时处理,我看到后发过好几次脾气。看来他错误地解读了妈妈生气的原因。

正视和梳理自己的情绪又一次提上日程。

这孩子因为阅读输入量大,理解能力较同龄人强一些,但是毕竟是孩子,他还是会按自己的思维对于大人情绪的进行解读。以往妈妈看到实验后的一团糟生气,他直接解读为“妈妈不喜欢他做实验。”所以,和妈妈分享实验成果前,会提前打个预防针,要玩儿一整天不生气挑战。

那么,问题来了,以后类似情况怎么做?

第一,和孩子心平气和解释清楚妈妈生气的原因是试验后的一团糟现场,打扫清理太占用时间,孩子又不参与进来;对于孩子做实验,妈妈是大力支持的。

第二,合理规划事情,给生活留白,遇到类似的事情不至于因时间压力引爆情绪。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收拾,从带领孩子一起收拾慢慢过渡到孩子独立完成。

写在最后

孩子的情绪理解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如何让孩子正确解读大人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大人先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于已发生的情绪,我们做好解释工作外,还要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认识情绪,认识它才能更好地管理它。

推荐几个我们曾经使用过,效果还不错的,那就是读情绪认知和管理的相关绘本,例如《我的情绪小怪兽》《菲菲生气了》;动画电影,例如《头脑特工队》。

此外游戏是孩子们的语言,可以和孩子表演示范各种情绪,小一点的宝宝表情做得夸张一些,也可以尝试把情绪画出来。近些年也有很多人通过绘画的方式带领孩子表达情绪。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建立对情绪的正确认知,学会解读情绪,进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识别情绪,管理好情绪也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