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健康方面:
(1)06:30开始完成晨跑10公里并坚持听《精英日课》。
2、关于工作及技能提升方面:
(1)09:00之前完成上报施工日报(包括周五的监理周报)及监理日记(30分钟)。
(2)14:40-16:40完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学习及课后练习并完成安全生产技术及法规第日一练10道题练习。
2、关于读书与自我迭代方面:
(1)16:50-18:00用来看书分别为纸质版《自下而上》、电子版《魔鬼经济学》及《思考,快与慢》(无工作上的事项打扰的情况下)。
(2)20:40-23:40学习今日专栏订阅内容,做好记录,将灵感写下来(预计3个小时)。
3、其它事项:
(1)09:20之前将笔记本电脑重新送回电脑诚检修,查明维修后无法充电的具体情况。
自我反馈:施工日报及监理日记、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学习及《自下而上》这本书都没有完成,主要原因是花费时间在修电脑的路途中,结果电脑还要返修,下回将电脑交由别人维修好后,一定要自己操作下,仔细检查,避免出现这种反复返修情况,浪费时间。
小确幸:
1. 下午同老妈沟通得不错,老妈还在咨问我微信群有其它陌生人加入会不会泄露她的信息,看来老妈在互联网方面把我当成权威了,沟通是好的开始,希望我可以不断的拉近时代的差距(代沟)。
2. 晚上同女朋友对视频讨论到关于为什么中国家长老是说“别人家的孩子,什么什么方面比自己家孩子强的时候”我用大白话给她讲解了一下武志红老师讲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和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的一些影响的观点,她表示还算认可,一些感悟,学习一定要学会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在相适当的场景中,将知识模块长在脑中,在用时及时提取。
3. 经过四周刻意将音频调至2倍速率和看书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后,我发现现在不看文稿,只听2倍的音频也能第一时间了解专栏内容,而且在注意力专注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原来花时间听一次的时间,现在可以听两次且比以前的效果还好。
4. 关于微信群里面说熊逸委婉的告诉你得到不教育大众及薛老师告诉你为了学习而学习还不如不学的一些讨论,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想我应该是正解了理解了老师们的想法:1、熊逸老师之所以这么说他的观点来源于《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这本书及他的一些感悟,其实熊逸老师不主张义务教育,他主张,自觉自愿、自由选择的教育传统 我的依据来源于熊逸老师的16.2斯宾塞:义务教育不能搞和16.4精英的挥霍是凡人的福利及17.1义务教育惹恼了谁?
2、至于薛兆丰老师的告诉我们为了学习而学习还不如不学的讨论,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学以致用,不要将只是学而不用,我的依据是薛兆丰老师不讲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只讲经济学原理及利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不是教我们一些放置高阁象牙塔的知识,一些体会,学习时一定要尽可能掌握第一手知识,同时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及作者的角度来看,某一个事项,这在管理上叫“冗余处理原则”在思维上叫多维思维方式,一定要切记,同时我主张,在学习专栏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老师们一些想法,而要快速了解一个人的话,可先查查百度等方面搜索下,然后去一定要去阅读他们写的一些出版自己的代表作的书,一般这本书就代表了他的一些观点,这样再来学习专栏知识就能事倍功半,快速理解他们。
今日得到:
收听吴伯凡老师的《伯凡日知录》7.18/场景创新
通过本章学习应能了解以下知识:
1、 什么叫操之在我、积极主动?(复习昨日内容前摄行为)
积极主动是保持一种前摄性,在问题发生前,能够事先解决它,或者在一个游戏发生前,我就确定了一个游戏规则,当游戏发生的时候,我不是按照这个游戏本身的规则和对方玩,而是用我的自主的游戏规则来改变这个游戏。
2、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孩子出问题是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态势出了问题,父母用以自以为是的方法去改变、改造孩子的过程相当于一个被动顺从某个游戏规则的过程。
3、 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关键在哪里呢?
吴伯凡老师引出史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观点:门只能从里面打开,应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把门打开。
4、 通过孩子的问题引出两个概念权力和影响力,权力:指当面临一个状况的时候,习惯性的用自己的权力或者说是强权、暴力去改变对象,改变现状。
影响力:是用一种软性无形的方式去悄悄影响对方和场景。随着场景发生变化,对象也会发生变化。
5、通过两个例子1、谁能脱下他的棉袄和是什么让重刑犯感受到了温柔告诉我们第一: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第二:驯化的过程也是被驯化的过程。
6、吴伯凡老师认为真正能改变一个场景,一个格局,一个事态的不是权力,而是影响力。
通过本章学习我的一个体会:很多时候,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管理他人想让别人被迫去做,权力压制去落实,还不如想办法让他们自发去做,而让他们自发去做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以身作则的去影响他们来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