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我们是从各个城市过来到的上海,然后进入了同一家公司,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位00后的菇凉成为了我的室友。
她02年,我96年,八岁之差。在聊天中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新生力量的萌发。我们从工作经历探讨到了女性自立,并且从这个小姑凉的身上看到了对于自己当下目标的确认,在讲述中,她整个人带给我焕发生机、憧憬和阳光。
一、职业经历
我们都来自于农村,跟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父母外出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读的中专,毕业后听从朋友的建议然后就开始了她为数不长的职业生涯,朋友说:当网管很轻松,你来试试呀。于是她去当了网管。
网管的工作很轻松,时间不受限制,上一休一,随时请假,不用专业技能,会开机和开卡就行。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好像人生就这样了,不想这样工作了。
她朋友又说准备到一家摄影公司,于是她和她的朋友们一起进了这家公司负责逗小孩的工作,所以果断辞了职,然后在那家公司学习,但似乎,逗孩子这样看似简单易上手的工作其实是很难的,所面对的年龄群体包含婴幼儿和儿童范围涉及广,另外其实逗孩子玩乐还有一个隐藏工作,与家长沟通,或者说是与实际的决策人沟通,但决策人对象包含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所以服务对象其实是七人。这种服务工作包含了幼教、顾客沟通、销售等工作性质。所以刚去的第一个月内,小孩还没崩溃她先崩溃大哭。之前跟她一起的朋友一个月就离职了,但是她一直呆到了三个月,在这一段时间内,她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在对其他工作的了解中。她想成为一名摄影师了。所以她后面换工作跟我成为了同事。
在聊天中,她说自己是一个很害怕远出或是到一个没有朋友的地方,独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是在知道公司有一次外派上海学习的机会的时候,她努力争取,然后来了。
二、女性独立
这个话题准确的应该是女性意识觉醒所产生的女性独立行为,但行为是碎片化的。首先先解释下这里所产生的女性独立行为我所理解的是熟悉自己这个人,发现自己的特性,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基于当下环境我们想做的是否能实现,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获取。女性独立的思考出发点是基于个人,而不是女性这个性别身份。那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个人独立行为呢?也许是时代背景下的扼制,所以提出只是强调。
起因在于她与朋友聊天中提到过年回家很烦人,因为回家后家里的长辈七姑八婆就会以过来人的角度给你建议,包括我们经常听到的:“女孩这么大了,该找个人了”“村里那家的菇凉跟你一样大,现在孩子都一岁了”“女人就是要结婚的”“谁家那菇凉30好几了还没结婚,都不知道有人要没”等。
其实不止是她,即便是比她大八岁的我,也仍然是还在经历着的,这是我现在更多的是一份明白和清楚我的选择。从最初的排斥到各种迂回,从双方对峙的愤怒中,在每一次你来我往之中。我明白她们的困境和局限,也明确了我势必要远离,活成我自己。破除圈子和认知的壁垒。老人所说的: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可能他(她)们的经历是真的在为了生存而走的路,在生存中趋向于平稳,一点点丢失勇气,将自己收回到了安全的位置。
小姑凉说现在考虑的是她将来要做她喜欢的事,我就是想做摄影,我喜欢拍照。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幸运,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一步手机就能获取到我们想要的信息,而各有姿态的人也能输出他(她)们的观点、看法、专业知识。这对于还未生成思维壁垒的年轻人来说,接受新鲜的观念是最快的,因为还未构建起自己的思维逻辑,现在的她在通过身边所经历的事情和所获取的信息而吸收、获取。
那什么才能成为独立行为呢?是独自生活?是对个人人生负责?还是独立买房?等,那这是属于独立行为吗?
也许都是。每个人认可的独立标准都不同,也许独自离开家里,一个人生活就是。也许一个人好好工作,承担家庭责任就是。
那一种都是。但独立意识的思维构架所对应的必须是行动上的执行,通多行动复盘、规划,通过对身边人观察和其他人的反思,找到自己的价值理念,明确底线。但一个人的思考也许会陷入天平的偏移,陷入自我意识沼泽,多听听他人给予的声音,这是给自己预留一一根在无方向黑暗中迷茫中前行的绳子,绳子代表了局限,所以能限制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