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介绍
什么是阅读力?
阅读力所指的不只是基础识字能力,还包括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上下文信息的推论与文意联结等方法,发展理解线索,熊阅读过程中解读信息、构建意义,精准获取作者的思想和用意,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完整能力。
阅读力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理解与应用的知识能力,其中关键在于能从外在走马观花式的“看”书,进入感受与思维的内在交互激荡,只有这样,才能从有所感而有所得。
可以简单概括为识字能力,理解能力,构建意义能力三合一。
阅读力是怎么来的?
相对于许多人以量的积累作为考核阅读能力的标准,PIRLS(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计划)强调:“学会如何阅读(Learn to Read)”,才能在阅读中学习(Read to Learn)。‘’因此PIRLS明确提出了阅读力的指标,并在评比检测中清楚揭示了发展阅读理解的过程,让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并可称为教师运用于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具体可行的途径教导阅读方法,让每个阅读者都能成为阅读达人。
附上PIRLS的检核阅读力标准
绘本和阅读力的关系
绘本虽然可以吸引各年龄层的读者,触动阅读兴趣,诱发阅读行动,但是许多师长却也发现:有些孩子由于从小接触绘本,失去了阅读文字的耐心与能力。学者培利.诺德曼与金史密斯的研究也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确可以利用图画书来学习,但是有的孩子却只读图不读字;绘本对阅读技巧的发展也有利有弊。
绘本成为发展阅读力的阻力的原因是:读者如果被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只停留在浏览图画的五光十色,只是浅层和具象地“看”到,长久下来就会过于依赖图像的具体呈现,容易造成想象力的停滞,思考能力的丧失。这样,对于需要想象、思考、自行组织意义的文字符号就会失去兴趣,也就没有耐心去读文字书,失去了深化阅读的动力。
那么如何把浅层的读图升华到思考层面呢?
首先要明确对图像的认识。图像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一种是指涉:即仅仅指具体的事物图像本身;一种是示意:即以图像为媒介,借以表达形成意象,表达思想、情绪、抽象概念等内容。而一本优秀的绘本也应该是呈现这样的图像的内容的。
阅读绘本不应只是局限于有趣的图像,而应当通过绘本的示意功能,通过对图像的感知,让阅读有外在的表象浏览发展成为内在想象与思考的心智活动,讲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思维。这样,就能从情节中领悟到主旨与意义。
绘本构建阅读力两步走
从图像到图感
艺术、教育与认知心理学博士贝蒂.爱德华提出:词汇性、分析性的思维是抽象的,缺乏具体的表达途径就难以呈现,而通过对图像的线条、空间的感知,在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之间的模糊地带搭设起感知的桥梁,就开辟了一条表达抽象思维的途径,这就如同学习画手的过程一样。
同样,优秀的绘本创作者通过对图像构思,以及对图像情感的精确把握,会通过图像中各种元素凸显出来。这些图像元素组合成的画面,传达某种情绪、气氛与感觉,如果可以感知到其中的信息,即培养“图感”,让大脑经过感知的触动进行感受、想象、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换出脑中相关的意义、影像和记忆来响应,牵动情绪共鸣,就可以接受到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感受到作者传递的情绪,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从图感到语感
脑中的信息,若经过右脑的图像系统,传达到左脑的语言系统,那么接收到的语言文字描述就不在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包含了图像、情感和文字三个维度的整合,使得理解更加的丰满立体。如果读者对文字有感觉有共鸣,也就掌握了“语感”,能在字里行间不断产生丰富、深刻的体会。
因此,绘本是高层次阅读的“助力”还是“阻力”,关键在于是把图像,文字,情感融合,还是仅仅看浅层表面的图像。
思维拓展
对阅读力影响持续阅读的观点,我深以为然。不具备深层次的阅读力,就不能理解文章或者是图片所表达的意思,最终是会慢慢放弃阅读的。比如对于音乐,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存在这样一种深层次的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经过这方面的培养,听歌也是听一些浅层次的东西,流行音乐还好理解,古典音乐呢?浅层次的听,也就是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结合在一起,由于音符结合而成的曲调,让人的神经就有舒展或者是兴奋感觉,那是人体的自然映射,可是曲调想表达什么?完全听不到,因此渐渐的也就放弃去听懂了,而仅仅只是觉得好听舒服,就听罢了。而古典音乐之类的,就抱歉抱歉,我听不懂,听不明白,不听了。
再比如16年大热的《权利与游戏》,我看了一篇文章分析片头的音乐,真是分析得头头是道,每一节音乐都代表了那个政治权利的形象,是平和还是斗争,一丝一丝的细细道来,在联想起整个情节发展,各个政治权利地区的面貌特征,以及正在经历的纷争。在重新回去听了一遍,虽不说听歌明白,但也听歌大概明白,这个曲调是紧张是正发生什么事,那个曲调是舒缓是因为正发生什么事,这样一联系起来,整个影片故事内容瞬间丰满。可以说没有这篇文章,我是直接跳过片头曲,看故事的,更不用说回去再细细的听,听音乐中的故事了。
同样的,对于绘本于阅读力的构建,也是有单一图片元素,整合成一幅图画,渲染了情感,读懂了元素,在整合在一起,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深化,理解。这才是阅读绘本的正确姿势。
在对绘本于阅读力的助力理解方面,我认为也延伸了一些选择绘本的原则。一本优秀的绘本,是经过作者精心构图思考的创作,你能够从作者的图像元素中找到所表达的意向,情感,而一些劣质的绘本,干巴巴的画面,以及文字描述,是可以经由阅读力区别开来。
阅读力也强调了图文并重,这让曾经纠结于图还是文的我,突然茅塞顿开。图像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使整个事件画面丰满起来,才能更精准的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在于孩子的亲子阅读中,声音“表情”的输出是极有帮助的。在和孩子的阅读当中,并不是要一个图像元素一个画面的解释给他听,整个画面的情感,他可以通过你的声音“表情”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说故事感情丰富,有些人虽然声音抑扬顿挫可听起来没有任何感情的原因(我是其中之一)。
这里我联系起英语启蒙当中,“听”的输入的重要性,这个“听”也自然是情感丰富的声音资源,孩子不能理解的字面和画面意思,通过声音情感的表述,他联系自己的认知,过往经验也能够渐渐理解。所以,声音情感是在带给孩子绘本阅读力深层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只看图的幼儿来说)。
应用
回想起以前收到新绘本,我都是先看文字,后来经过学习,改成先看图,不过看图,说实话我也看不出什么情感来,最后还是靠文字来理解图片。
本书的第二第三章一点一点的介绍了,绘本的构成元素,表现手法。然后再实际带着操作了一遍。
从线条,水平线,造型,镜头,构图,比例,色彩等等元素当中,寻找到推论的线索,在整个信息,内化。自然,观看一副画面的内容,理解所表达的事物,情感,和自身的经验阅历有关,不要对自己又太过于严格的要求,毕竟比起从小接触艺术作品的人群来说,作为普通人群的我,开始去理解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2017,跟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