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睡得晚了,起得早了,这年纪,是不是老了。

越老越想从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刚刚发生,只不过记不清那年那月。

我也随乡入俗在外二十八年了,但我总改不了家乡的口音,忘不了遗留在童年里的家乡味道。

有一年讲公开课。当时,我讲《第一千个球》这篇文章,校领导及全校老师挤满整个教室。

听者入心,讲者动心,我在讲台上与同学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情动处,我淋漓酣畅的独白,赢得听课老师阵阵掌声。

课后业务领导点评说我授课流程安排科学,教学重难点突出,唯有普通话不太标准。用业务主任的话讲,商丘口音加鹿邑口音二合一的语言特色。

不知校领导褒扬还是贬批,但二十八年来我努力想把家乡口言去掉,但家乡语中的余音韵味仍烙印在我的音域里,抹之不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容颜变了,年岁增了,而乡音却难易改掉。

“不是吗,你也一样。”

所有客居他乡的人,一开口,人家就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

腊月二十二,我老家大侄子结婚,鹿邑这边大哥、二哥、我一同赶回去参加侄子婚礼。

我们早上五点开车回老家,在七点左右到达老家县城,约定成俗一行人下车吃饭。

老街道,老地方。要我们从小吃惯的大个圆形水煎包,油杠,椭圆鸡蛋样的油炸糖糕各一大盘,足够五六人吃。

那年来鹿邑,我走不惯硌脚的高低不平的淤泥路;吃不惯两根细棍一样并在一起的油条;好长时间喝不惯鹿邑特色的妈糊。蜂窝皮包裹的粉条包子,咬一口,隐约约的苦,难以下咽。家乡的手擀薄皮的干槐花油葱包子,劲道。我是回家一回,吃一回。

大侄子的婚礼很隆重,唢呐喇叭,锣鼓喧天,大红的灯笼,飘舞的彩绸,喧闹着家乡小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簇拥着老家庭院,热热闹闹。

仪式结束,亲戚朋友,同门宗亲开始就餐。我们几个离开故乡几十年的人,品尝着老家的饭菜,那味道勾引起光影如花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留在口齿间的味道,在岁月中留香,难忘。

五香豆腐乳与五花肉揉和,蒸出浓香的扣碗条子肉;纯手工酒曲拌面发酵,蒸出酵郁香甜的地锅白馍。我觉得这是世上独一无二,无以伦比的美食。

不然我也不会每次回老家,总要捎带一大袋子手工卷样子(方形硬面白馍),吃上一两个星期。

鹿邑的大哥也不会在我侄子宴席结束后,到邻近馍店,装了三大麻袋馒头和两大兜的大馍、枣山带回鹿邑过年。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回味味道,找回童年,依恋故乡,不止我一人。

离开故乡久了的人都这样,年岁越大,越迷恋故乡,见了故乡的人奔上去,拉住手,恁亲。

隔空的思念,光影的碎片,一点一滴融进断肠游子的情怀。

落叶要归根,花香盼归人。

腊月二十八,在他城他乡,那山那水的一方。

我和妻子,骑着单车,穿行于大街小巷找家乡味的豆腐,稍带苦头绵滑于口的地锅豆腐。

孩子在外乡读书,我们陪着过年没回家,在这办年货。以前孩子学校对面超市里有个卖豆腐的区域台,冰柜里每天准时准点摆上事先切好的新鲜豆腐块,任顾客挑选。

我第一次去用鼻子凑近豆腐闻闻,是家乡的地锅豆腐味,一闻就是那味。我由此天天买上一块,用锅先蒸一下,便于下刀把豆腐切成薄片。

炒锅里倒的油也七八成热,往锅里放上事先切好的葱花、姜沫。稍停,再放切好的薄片豆腐,不要轻易翻动。一会儿,豆腐的香味出来,再用锅铲小心翻一下,挨着锅底的豆腐片已呈金黄色。翻个三两下就ok了,一盘葱姜炒豆腐就可以上桌了。

后来,孩子学校对面超市被两边新开业的大超市挤跨了,我也吃不上那个豆腐了。

好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吃豆腐。没有那样的,也找不到那个味的,其它味的豆腐不想吃。

年关,办年货,我非找到家乡味道的豆腐不可。

我和妻子满大街溜达,一个菜市一个菜市的找。每到一个豆腐摊上,我都凑上去用鼻子嗅一下,闻一下。

“不是,走,走走。”

我催着妻子又走了,到了另一个摊子,又是如此这番,卖家用白眼剜我,说我神经。

“走,走,走。”

我和妻子在年三十,终于在一个乡下早集上,瞅见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手推车上的豆腐。我凑近猛嗅,深闻,老汉吓一跳,哪来的傻瓜。

哈哈,过年终于可以吃到家乡味的豆腐了,我内心一阵狂喜。好久没吃过的豆腐,今儿终于找到了。

现在女儿也让我带的,非这味的豆腐不吃。

人真的有种不可忘记的情怀,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小时候的过往,在岁月长河中留痕,无论悲喜,浪漫,永不陷落。

记忆味道,难忘故土的情怀,日久而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沂恩喜欢站在朝海的阳台上,假装看风景,实则是为了追逐一个心悸的身影。远处的海岸边,泊着一辆白色游艇,那...
    Langle1224阅读 261评论 0 0
  • 《同生》章节目录: 同生广播剧:同生(广播剧) 同生故事原型及作者心声:写在十年之后 Chapter 1:志愿风波...
    一方筮白阅读 1,946评论 20 19
  • 球球的下午茶阅读 244评论 1 2
  • 盛世 ,一个民工笑了(外一首) . 电视里传唱着祖国的赞歌 高铁穿行在魅力四射的大地 一群人喜笑颜开 在草原,在山...
    阿亮的月亮阅读 274评论 5 2
  • 那年我到贵州的金沙去从事煤矿开采工作。由于住在矿井的材料仓库里,老鼠就象幽灵一样经常夜出日伏,它们捣蛋的声音弄得我...
    天涯佳音阅读 2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