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观察倾听,会发现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要是几个有孩子的大人凑在一起聊天,用不了多长时间,话题一定会转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都上了学,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的学习问题就会成为最热闹的话题。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是社会的进步,是大大的好事。但是,重视一些事情,往往代表着会忽略另外一些事情。
教育中,有一些道理很浅显很重要,但却常常被人忽略。
一、成人永远比成才更重要
这是一个古老的、最重要的道理。但似乎也是被最多人遗忘的道理。
在高调提倡培养综合素养的今天,做家长的,最关心的仍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极少听到有人为孩子的品德而担忧。孩子是不是尊老爱幼?是不是善良宽容?能不能友好待人?具体到一件事情上来说,孩子会不会为从老家来的爷爷奶奶倒一杯水?能不能帮父母干点家务?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会不会反思自己的过错?-----
无论我们怎样追求高成绩,始终不能忘记,成人永远比成才更重要。高高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关乎孩子的学历甚至是职业,但良好的品德,却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二、教育是复杂的劳动,没有什么捷径
常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最近就是不想写作业,我该怎么办?”
不写作业,原因可能在于孩子懒惰,不想写;也有可能源于孩子白天没听课,不会写犯愁;还有可能是学习之外的事情让孩子着迷,导致他注意转移等等,也有可能是好几种原因混合在一起。真要找出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对症解决,还真是一句两句话说不清,这非得家长自己安下心来,仔细寻找不可。
孩子的个性不同,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不同等等,这些不同,造成了孩子各种各样复杂的表现。没有哪种教育方法,拿过来就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能很快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教育是复杂的劳动,没有什么捷径。
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有许多朋友的孩子都既懂事,学习又好,令人羡慕。曾经向他们请教过,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的朋友说,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他自己才有动力;有的朋友说,自己脾气不好,孩子不听话时,就打一顿;也有的朋友,孩子上小学时候基本不管,小孩尽管玩,到初中阶段再管。各执一词,各有各的方法。
前几年,流传着一种教育方法,叫“虎爸虎妈”,有一句流行语“我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也有许多人提倡《正面管教》,教育人们温和而坚定地教育孩子。
每家都有每家的教育方法,哪种是好的?还是前面那句话,教育是复杂的劳动,没有什么捷径。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和摸索,不断改进,找到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别忘了那句名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朋友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那天,朋友问我:“我儿子在幼儿园时学习就不太好,现在上一年级了,我怕他万一再落下了,你说要不要给他报个辅导班?”
我简直大吃了一惊,孩子才刚上一年级,是不是担忧得有点早了?这得给孩子制造多大压力?
不止是朋友,许多家长曾咨询过我这个问题:“我看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我是不是也给孩子报一个?”其实,这些孩子的学习都还可以,这些家长的心态,只有一个:担心孩子会落下了。担心过度,就成为了焦虑。
过于焦虑,往往就会采取一些拔苗助长的做法。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正如一株小树苗,有杈时掰去杈,有虫时捉去虫,需要施肥浇水时就施肥浇水,慢慢来,顺其自然就可。我们可以常想想那句古语:天生我材必有用。
最关键的是:焦虑有用吗?能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