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王烁老师的话开头,这个时代逼着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
我一直认为好奇心是上天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远古人类的先祖学会了如何使用火,从而告别了原始茹毛饮血的生活,从而跨越到一个新世界。
我们常常赞赏一个人勇敢,敢于尝试,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未知,我们内心往往会感觉陌生的恐惧;因为未知脱离了我们的掌控,我们不知道当我们跨向未知的领域,我们讲面对的是什么。所以常常这种思想会把我们局限在一个地方走不出去。而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一直不断的往前拱,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断有人去探索未知,在把我们认知的世界不断扩大,比如说天文学,从最开始的探索地球,然后到太阳系,再到太阳系,银河系,我们不断的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将我们的世界不断的扩大。
上面所说的这一种是未知恐惧会把我们的思想变得局限,而带我们突破困境的都是具备强烈好奇心的人。另外还有一种是,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知的世界已经很大了或者说很多知识的获取手段都很方便,我们什么时候想要能找到,这种也会限制住我们的发展,而往往这一种比第一种的危害要更大一些。
正如三体中说到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挑战,傲慢才是。尤其是当我们在不断学习,增加新知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到我以为我知道很多,对某个问题我有很深入的了解,可以做到无所不知的境界。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比如你在某个工作岗位工作了很多年了,你的工作经验很丰富,此时都有一些新入职的同事提出一个新想法或对某件事情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第一反应就是站在我们自身多年经验的角度上看问题,或许最后证明我们也是对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也丧失了接触新想法的机会,可怕的是若我们一直都是用这种心态在看问题,结果很可能就是我们像用一年的工作经验工作了十年一样。我认为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谦卑而自信,是因为我知道我知道,我也知道我不知道,但是更多的是我不知道我知道和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
乔爷乔布斯说过这样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句话也有点类似凯鲁亚克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乔爷在互联网界称神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不断回到初学者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尝试新事物,因此带领了苹果创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产品,实现了一个个非连续性跨越。
好奇心是一种不断抛弃就有的存量,去寻找新增量的认知心态。
在心理学上,把人的好奇心叫做认知需求,认知需求的多少就代表一个人好奇心的大小。认知需求低的人通常不太愿意“动脑子”,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而认知需求高的人,往往更愿意读书,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在他人,不管哪个老师讲了什么道理,有好奇心的人都愿意去不断研究,这个道理真的说的对吗,然后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进行修正。好奇心的驱使,带领着我们去面对一个个新的事物,解决一个个新的问题,也带领着我们不断的向前。
好奇心是具有目标性和边界性的。
好奇心是具有目标性的,说的是我们受到好奇心驱使的基础往往都是围绕某一个问题,我们尚未知道,但又渴望知道。比如说旅行,对我来说西藏,新疆就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地方,在中国这么大的版图上,这块区域我是未知的,所以我就想亲自去当地体验下当地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我们获取新知的状态往往也都是这样子的,我认为学习的状态也应该是这种带着目标性或者说功利性去读书,去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具有边界性的,说的是虽然我们能受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但是也必须明白好奇心的边界在哪里,对于前人已踏足深耕的领域,我们可以收收我们的好奇心,不必再去探索一番,避免重复造轮子,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那些我们未知的。好奇害死猫的本意也正是提醒人们不要因一些不必要的调查或不该感兴趣的事情抱有过度的兴趣,因为这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麻烦。
最后祝愿阅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你,都能保持一颗好奇心,发挥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力,不断的探索,获得新知,相信好奇心会带领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