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先生的奇女子

2017.12.26    今日读书《杨绛传》

记得杨绛先生去世时,有一条评论说“她走了,世间再无女子可称先生”,那是就对先生充满了好奇。

从小生活在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中的她,受到了家人秉性正直、酷爱读书的影响,从小就很喜欢读书。

另外,父母从小的教育就比较自由,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不想做的事情,Dare to say no!也许正是这种环境,造就了她坚持自我,独当一面的品行。

而这些都成为她后来生活中很关键的因素。

当我在看杨绛先生从小学到成人的成长时,发现一个家庭的教育真的是如此重要。正因为这样的父母,造就了这样的杨绛。

以前总是听父母们说,你以后好好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那时,自己总是不明白,我都不好,为什么要教育ta。

现明白,当父母的也有当时的无奈。记得上次回家老妈还说,他们最后悔的就是我当时高考志愿的失误和大学保研面试那次的失误。我一直是迷迷糊糊,爸妈也是为我撑着这些,所有的一切谁都没有错,只能怪自己当时的不懂事。

父母尽了他们的全力,他们也想给我们最好,但毕竟他们的认识有限,所以不要把责任推卸到他们身上,他们已经很棒了。

我们必须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很多时候,这一步错了就是错了,只能怪自己,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喜欢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父亲病倒了,西医查不出原因。死马当活马医,一个中医老友开了个药方,结果父亲奇迹般地好起来了。

对此,杨绛先生感慨的说:我常想,假如我父亲一病不起,我如有亲戚怜悯,照应我读几年书,也许可以做一个小学教员。不然我只好去做女工,无锡多的是工厂。

生离死别,人间沧桑,这一变故让杨绛长生了一种世事如烟的感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张照片应该是这次巴黎之行最大的收获 原本以为这几天都会是自己的旅行 其中一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智利 韩国) 一开...
    Yukinspring阅读 669评论 0 0
  • 从8号楼出来的时候,水泥地上已经布满湿漉漉的水渍了,细细的雨丝在风中飘着,我感到有一丝的疲惫:英语辅修,就这样告一...
    余葉子阅读 2,778评论 0 5
  • 很多时候习惯去为生活忙碌,整天在上司的要求,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家人的琐事而沉沦。然后你会安慰自己这就是生活,你...
    DerGraf阅读 2,707评论 0 0
  • 褪下外套 再褪下短袖 最后 让我尝尝你的味道 甘蔗的味 原生又纯生
    珊瑚的鱼阅读 1,079评论 0 0
  • 我与z相识在一个北方小城,我在那读大学,他在那工作。 相识的时候很俗套,我俩互生情愫,他和我坦言,他的...
    故事的开始注定了结尾阅读 2,7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