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时代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完成上司或者是客户交待的那些令人讨厌的任务,工作就意味着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他们所戴的眼镜就是工作等于忍耐,报酬就等于是忍耐费。
对很多人来说,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算不上工作,只能算是自己的一种兴趣。所以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工作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就会让人有很多的抵触的心理。
你人生当中的某个时刻,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瞬间,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听到别人周边的人会这样说,做想做的事儿就是一种任性的表现、会给别人添麻烦。
到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任性,还是“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任性呢?
在日本有一句谚语是说“爱好才能擅长”,也就是说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不论在哪一个领域,能够被称为顶尖高手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自觉的去磨练,不断的精进技艺。我们很少会听到人说讨厌做某件事情,最终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当我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不但没有给别人添麻烦,反而会给别人或更大的集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而缺乏做想做之事的勇气,一味压抑自己,才是真正的任性。
因为这种做法很可能剥夺了自己获得更大发展的可能性,也剥夺了可能会给别人的帮助或者福祉,这难道不是一种任性吗?
这就是第二副眼镜,在物质时代主流的看法认为工作就是做不想做的事情,而在心灵时代,所谓的工作就是做想做的事情。
我们内心自然萌生的想做这件事情的念头,就是纯粹意愿,沿着这个纯粹意愿探索下去,就能够帮助我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会让我们为社会甚至全人类作出贡献,也能让我们强烈地感知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之所在。
人们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有4个理由。
第一,单纯的认为做想做之事就是行不通的;
第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第三,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想做之事;
第四,我们身边几乎没有支持我们做想做之事的环境和力量。
让分母大于分子
做想做之事,的确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但是同样也会有很多的困苦和考验。需要付出很多超出常人的想象的勇气和坚持。也就是说在想做之事当中,也会包含不想做的事情,并非只是单纯的享乐之事。
推荐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决定想做之事和不想做之事,谁大谁小。我们把想做之事作为分母,不想做之事作为分子,如果分子较大,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就很难突破困境,相反如果分母较大,根基比较稳,我们就可以有很大的把握达成所愿。
另外,还推荐一个方法就是将纯粹意愿和其他的纯粹意愿组合起来。比如对于一个想学习英语的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比如通过电影来学英语,这样既把自己的喜欢学英语的纯粹意愿和喜欢看电影这两个纯粹意愿。
痛苦和悲伤也是纯粹意愿的源泉
纯粹意愿不仅来自开心,兴奋等情绪,纯粹意愿有时候也会来自于痛苦,悲伤甚至愤怒。
1992年的万圣节当天,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日本留学生被枪杀。留学生的父母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之后,在美国和日本之间往返多次,为的就是在美国组织限制枪支的呼吁活动,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枪支管理法制化。这就是他们的一个纯粹意愿,希望这个世界成为没有枪支的安全的世界。
英文中的passion,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它来源于拉丁词,痛苦,这揭示出热情和痛苦本来就是一体的,通过我对找到有意义的工作的人们进行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个说法。他让我理解了自身的纯粹意愿来自何方。
通过疗愈自我,也可以疗愈他人。为什么痛苦等消极情绪会转变成热情和纯粹意愿等积极的情绪呢?
榎本英刚老师认为,人的灵魂会追求完整,她原本就具备自我治愈力,如果我们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伤害,那么为了疗愈自己而散发的能量,就会纯粹意愿的形式显现出来。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宁愿不要什么纯粹意愿和生命意义,也不想经历那些痛苦的事情。
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给自己受到的伤害寻找一个积极的意义,那份痛苦痛楚肯定就会有所减轻。
宛如天然的配方
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工作总会有人想做,有人不想做,比如特雷莎修女,她选择了在印度的贫民窟里工作,为饱受饥饿和疾病煎熬的人们获得片刻的安宁而伸出援助之手,像他这样的工作就会有很多人并不想做,但是对于特蕾莎修女来说,他因此获得了莫大的喜悦。
世界上有许多工作,同样人们也会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纯粹意愿,一切都宛如天然的配方,就像一个完美的拼图,每个人都在合适自己的位置上。
从问题所在之处看见有意义的工作。
痛苦诞生于问题,而纯粹意愿来源于痛苦,有意义的工作又脱胎于纯粹意愿,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正视问题,帮助我们发现了自己有意义的工作,问题未必一直以问题的形态存在,有时候也可以把问题看成是一种需求。
最早感知到这些需求的人,被减轻相应烦恼的纯粹意愿所唤醒,进而创造出满足这些需求的东西或服务。
每个人都有应该从事的事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讲授如何发现细分市场,如何将其发展成为事业,并不一定会真的培养出优秀的创业者,这种模式会让创业者只关注外部世界,而不去探查自己的内心。
作者认为真正的成功者内心中必然会被一种热情和信念所驱动,而这种热情和信念,并不来自于市场调查。而只是源于没有根据的纯粹意愿。
另外作者认为,成事,成就一番事业和探索表达自己的生命意义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跟随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用某种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件事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事业。
每个人都有应该达成的事业,并且那才是有意义的工作,在下一章,我会介绍如何创造表达自己生命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