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说“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但是我这说的不是一个志向而是一个信条,在我脑中徘徊了一年多,在我遇到重要选择时就会突然冒出来左右我的决策。近日我再阅读刘润老师的文章中再一次的回想起了这个信条,所以借此我准备把这个信条写给自己。
先讲一下这个信条的来历,“得到”专栏中我最先订阅的是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我这个信条即出处于此。是我阅读完整个《硅谷来信》382篇印象最深,记忆最深的文章之一。第187封信《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题目就点名了主旨也是我要讲的信条。信中讲:世界上有两种比赛,一种是比绝对成绩,比如自己的长跑,今天3000米的成绩是15分钟,一年后进步到14分钟,这种比赛是靠硬拼成绩。还有一种比赛是比相对成绩,只要比对手强就可以,而这种比赛获胜的关键点在于比对方少出错,万一是出错,最好早点出,这样可以有改正的机会。这种比赛总的来讲是防守。NBA的球迷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得分靠进攻,但赢得比赛靠防守”。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想的只是如何赢得一个球,而不是整场比赛。人生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马拉松,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关注“赢”这件事,而是不要输就可以了。比赛进行到半场的时候,很多对手就弃权了,或者失去了比赛资格,最后剩下的就是赢家。
老师继续在信中讲(收获最大的部分):今天城里的一般年轻人学习和工作的轨迹,在高中时,父母给了很多的压力和期许,让考一个好大学,上一个好大学就有前途了。很多孩子也确实很努力,考了一个好大学,且为了分数,从小就牺牲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群第一阶段目标100%实现的人,但是接下来又能怎么样呢?
每个进入大学的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到大学毕业时,实现自己当时憧憬的恐怕连一半都到不了。回想大学生活,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会发现自己犯了很多错误。很多人面试通不过,才想到再学习应该练习表达能力。到了公司无法完成简单工作任务,才想到过去似乎不应该为了考试而忽视了实验和实践的训练。不小心得罪了同事后,才体会到应该在交往时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过年轻人还有改正的机会。
接下来生活的压力来了,因为经济的紧张,所以就会整体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累,每天所想的就是简单的生存,长期以往,便没有时间去想任何其他事情。偶尔抬起头看到周围的人从身边超越过去,并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完成的,而自己只能使用非常吃力的姿态拼命奔跑,可力量用了不少,但是跑得并不快。过段时间自己跑不动了,也不想跑了,只好寄托于下一代。
老师总结了“大部分人”犯的错误,简单讲了4个。首先是他们用静态的观点看未来,以今天的收入看未来的消费,很多人以今天的收入水平,对比房价,感到焦虑。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可能上涨的空间。第二个静态是以今天的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所学的知识就能够应付工作的需要,远远不够。对未来的认知需要不断的学习,大部分人走不出这两个静态的圈子,也是常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能走出这两个圈子,就已经比周围人有很大的优势了。所以当我们不再盯着每个月工资单时,我们就能想更多更大的事情了,人只有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未来,才有资格拥有未来!
第二个错误是积攒资源,而不是利用资源。钱也是一种资源,只有使用了,才能带来更多的钱。攒钱是成不了富翁,只有挣钱才能成为富翁,这是一个普通不过的道理,并不是说攒钱是错误的。其他资源都如此。很多人考虑着充电学习,但是学习充电干什么,却没有想清楚,更没有付出实践去使用。
第三个错误是太在意一时的得失。没有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和格局去思考实践。发现很多人辞职换工作,并非是因为新的工作更好,仅仅是因为原单位没有被提拔受了点委屈而已。如羽毛球比赛中,一盘的比赛21分,输掉一两分并不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人在单位中,会有周围的同事在某段时间做得比自己好,提拔得快。但请大家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永远保持一个紧张状态,大部分人会在比赛中出现错误,这就给心平气和,少犯错误的人以赶上去的机会。
第四个虽然马拉松可以分解成400多个100米的比赛,但是每一个100米并不是独立的,因此,跑当前这个100米的策略不是让它的成绩最好,而是为了全程的成绩最好。每个人的财富的增加,应该是随着经验指数增加的,如果做不到指数,也要做到平方关系。但是很多人只能做到线性增加,因为他前面的工作对后面没有帮助,每次都是从头开始。一味盯着当下利益,就会让人在思想上变得极其吝啬。
以上就是吴军老师的《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的内容了,是否对你有帮助呢?刘润老师的《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中也说:如何用正确的姿态向成功者学习,为什么看了很多成功者的传记,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呢?因为成功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的时候,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我们称之为“幸存者偏见”,我们一定要理解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幸存者。
刘润老师解释了什么是“幸存者偏见”,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论,我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并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而忽略了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如何避免幸存者偏见呢?首先是向失败者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失败。知道了他们如何失败,然后学会去避免。查理芒格也说过“如果我知道我将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这就是写自己需要铭记的一个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