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着脚尖的阅读——读不完的《读库》

下单了2016年全年的《读库》,感觉长舒一口气。去年是第一次订购,一共六本,只看完了一本,为了减轻自己的愧疚感,在这次下单之前又努力多看了一本。当然依旧差得很远,只是想着,再尝试一次吧。

《读库》是张立宪主编一套人文社科类杂志,里面的文章以中篇非虚构文章为主,读库旗下出版的书已经不少,但却从不涉及文学主题,张立宪自己说,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能力对这类稿件做出判断。《读库》这套书在他的近乎“苛刻”的编辑风格下,呈现出一种极为简练和克制的样子,“摆事实不讲道理”。所有这些特征,几乎都和我的阅读习惯是完全相反的。我喜欢读的是散文、长篇小说,以及心灵成长类的书,大概用温度来区分比较合适,我喜欢读“暖”的书,而《读库》是“冷”的,是理性远大于感性的,因此阅读起来会有诸多不适应。

在《读库1501》里面,有一篇题为“金色天国”的文章,用110页的篇幅,讲述了拜占庭教堂建筑特点,为了让读者能看懂,里面甚至配了多张建筑平面图,以及结构受力分析图;在《读库1601》里有一篇文章选题更有意思,叫“风扇的可能”,讲的是一位日本摇滚乐手如何一步步改良电风扇的故事。这就是它的选题风格,可大可小,出人意料,但每个选题都一定给你说透。在每本书的8-10篇文章里,很可能没有一篇的选题是你之前有所了解的,在这样略显艰难的阅读中,会让人深刻意识到你的阅读面有多窄。

对于这种超出了自己阅读边界的书,到底该如何对待呢?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看到史航老师在微博上力推一本书,《偶发空缺》,作者是赫赫有名的J.K.罗琳。出于对推荐者的无条件信任,我第一时间就把这本大部头书买回了家,坚持看了四五十页就崩溃了,完全无法看进去。于是我就给史航老师留言,说这本书看不下去怎么办,他回复说:那就先不要看,不用强求。于是这本书被我心安理得一放就放了四年,到现在都没有再重新打开过。可是,暂时搁下一本书也许无可厚非,但我们可以这样对待所有不习惯的书吗?如果永远都顺从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意义岂不大打折扣?

关于这一点,张立宪在读库十周年的活动上说过这样两句话:

“阅读一定要踮着脚尖,如果你读着很舒服一点脑子都不费,长期这样读下去,也挺没意思的,还是展开这种灵魂的冒险,并且一定要逼迫自己。”

“我觉得阅读有时候就是一种冒犯,就是对你阅读习惯的一种冒犯,对你平静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入侵和撩拨,打破一下你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

当我看到这两句话,心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当然要随心,但随心不代表可以偷懒。读到一本与自己内心特别契合的书,是一种特别美好的体验,这种体验也是大多数人最初爱上阅读的原因,对这类书,是一直都可以读和应该读的。不过,当阅读的兴趣已经培养起来,渡过阅读初期之后,还是要主动去调配一下选书的比例,有意识地在书单里加入一些自己平时阅读边界之外的书,因为更多的可能性都是在这里发生的。阅读也和生活一样,要有一点“意料之外”才更有意思。

去年《读库》于我的阅读体验,就像是打了一场败仗,希望今年能“战胜”它,说到这里还真有点跃跃欲试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5,010评论 9 209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831评论 25 709
  • 微信圈里传发着一篇文章《鲁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全篇以朱安的口气,竭尽文人舞文弄字之能事,把朱安的一生描述得十分...
    云是雨的衣阅读 4,314评论 4 0
  • 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将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倒不如专心做...
    三小妹阅读 871评论 0 0
  • HTML:===> 结构层 css:===> 表现层 js:===> 行为层 js(javascript):...
    AAA年华阅读 3,7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