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趁早”
2014年末的时候,在微博里一直看到一姑 娘(我的大学同学)的有关文字和解说,让我认识了“趁早品牌”,各种正能量在当时浇灌着我的大脑,一下子把王潇的微博看了个遍,并在内心暗许要以她为榜样,活至淋漓。
我与手册
当时特别兴奋,随即在淘宝上搜索了趁早小店,并下单了一款紫色封面的效率手册。在拿到手之后,就开始按照手册要求给自己的2015年制定计划以及自己一生的计划。另外还购置了一盒水彩中性笔(有颜色的笔总能让我的心情很好,我喜欢用这些颜色笔在纸上涂涂画画假装装饰得很漂亮。)这本手册在前三个月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当时我还在一家石油公司做前台,并没有很多需要列计划的单子,因此那时候手册成了我制定公务员考试学习计划的工具。我每天早上会把今天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根据优先级在本子上列好,完成一项就在前面的方格里打一个勾,到每天晚上完成所有的勾时会有异常的满足感。与此同时,我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存钱计划,一年分为52周,从第一周开始存10元,接着是20元、30元、40元......以此类推,目标是最后累积存满13780元 ,后来发现对于刚开始工作,并且花钱也不少的我来说难度有点大,后来在完成到第20 周的时候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刚开始的三个月可以说是把手册用到了极致,之后在使用上存在着随意的态度,并不能每天对自己进行审查。后来,归结出原因:前三个月能够好好利用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有目标(考试),因此每天就细化了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到手册上来。之后,考完试失去了目标,不懂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对待手册也就失去了兴趣,没有了规划。其间,我买了烤箱(也是我的2015年计划之一),于是有一段时间我的手册也是发挥着价值的,后来因为我的三分钟热度,烤箱也就闲置了。(改掉三分钟热度是我16年下半年的目标之一)。
其实,总结起来,为什么我的手册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是因为我本身在生活上没有目标,仅仅是为了完成而完成,而不是为了享受乐趣去完成,出发点不一样,还怎么能够完美抵达终点?
有人会说:每天像机器一样罗列任务难道不枯燥无味吗?活的随意洒脱一点岂不妙哉?
后来,我发现我还是乐于被条条框框束缚的,如果没有了任务要求,我倒有点犯迷糊自己应该做什么了。把每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进而让自己的生活有条理其实才是懂生活、会生活。
把任务演变成一种习惯,以此作为变好的契机
就如前一篇发文一样,我励志做一个爱生活的姑娘,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为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