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马克·吐温
文/马丽
一个月之前,我开始追热播剧《都挺好》,随着剧情的展开,一个家庭的具体面貌逐步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从最开始看的好奇,到越看越被“苏家三父子”气得差点吐血。
大儿子明哲青少年时期是个“两耳不闻书外事”的学霸哥哥,他对家里的事一向漠不关心,去美国读书后更是山高水远,自顾自的生活。苏母去世后,大哥明哲却突然责任感爆棚,想成为苏家的管理者。但他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负担整个大家族,所以只能牺牲自己的小家,一味地顺从和放任父亲的种种不靠谱行为,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
“明成,我对你太失望了!”
“明玉,我对你非常失望!”
“非非,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因为读书时候成绩好,明哲一直是被人学习的对象,所以当美国IT行业不景气被裁员时,他无法放下身段去做蓝领的工作,更不能接受让国内的兄弟姐妹知道自己失业在家的真相,一味地打肿脸充胖子。
乍一看,扮演明哲的演员非常眼熟,可是又想不起来他是谁。再仔细一看,哎?这不是“尔豪”嘛!十几年前风靡全国的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中那个风流倜傥的阔少啊!只是,时光不再定格,曾经的“尔豪”也变得如此油腻。
明成呢,则是一个“啃老族”,毫无责任感,将父母的钱吃干抹净,也没有什么羞耻心。对待唯一的妹妹明玉,从小到大都是欺负、打压。明成一直在父母跟前,名义上是承欢膝下尽孝,实际上为了自己享乐,一再地伸手向家里要钱,不断降低父母的生活质量,还把这当成是理所应当。在明玉和家里关系恶化的事情上,他更是帮凶。后来还把自己的亲妹妹打成重伤,住进医院。所以,扮演明成这个角色的演员郭京飞甚至在网络上喊话,“打倒苏明成”,可见,明成有多招人恨。
即使这样,有愚孝大哥明哲在先,啃老族杰出代表明成在后,他俩的“光芒”依旧没有盖过父亲——苏大强!
苏大强,何许人也?大概是继容嬷嬷、尔晴以后,最招人烦的角色了吧!
苏大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一辈子藏在阴暗的图书馆里,缩在家里的角落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的人生“一事无成”。的确,他人生的前几十年就是妻子背后的一个影子,无声无息的,活得没有一丝存在感。妻子死后,终于能挺起胸膛做人了。
然而,他开始作妖了!
他自私,朱丽和明成因为他吵到天翻地覆他不管,只想着自己能够赶紧搬出去。明成被明玉送进监狱,所有人都为此担心着急,四处奔波时,他甚至不愿意管这事儿,把自己撇得远远的。只想着赶紧买了大房子,住进去。明哲夫妇为了给他买房,两地分居,生活艰难,他也没有任何考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躲起来给大儿子打电话,告黑状。
他怯懦,总是习惯性躲在别人身后。小时候苏母跟明玉吵架的时候,明玉那么委屈,那么弱小,需要他这个做父亲的站出来保护,甚至只是说一句话。可是呢,他不是假装看报纸,就是假装上厕所,甚至就跟一个木头人一样,假装听不见。苏母去世后,苏大强成为了苏家唯一的家长。当家里出现的事儿的时候,他又总是脖子一缩,门儿一锁,装睡。这就是他面对困难,面对问题的方式,逃避,逃避,逃避!所以他真的是非常的怯懦!而他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啊,怯懦的男人怎么能让人喜欢的起来?
他虚伪。苏大强自己一辈子没本事,所以在老朋友老同事面前一个劲儿地炫耀自己的子女有多么多么优秀,自己的家庭有多么和谐,儿女们有多么孝顺。甚至呢,在去美国之前,专门请了一大桌同事,在饭桌上吹嘘。就连自己的老朋友老聂面前,他也不会以真面目示人。
他愚蠢。典型事件第一次是投资6万块钱,把自己所有的钱投入到一个不靠谱的理财公司,根本不动脑子想一想合理性。然后就被人骗了,骗子卷款而逃。他听到消息后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栽倒到医院里。最后还是明玉,自己拿6万块钱来给他填上窟窿,说是钱已经找回来了。第二次是因为保姆的精心照料,他逐渐对保姆动了心,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保姆图的是他的房子不是为了他这个人。就像明玉分析的那样,“保姆到底是看上你有病,还是看上你年纪大?”但是,愚蠢的苏大强,还以为自己找到了夕阳恋。甚至最后为了保姆而和自己的子女决裂,卖了房子,拿着行李,风尘仆仆地去安徽找这个小保姆,却被保姆骂了出来,让他无家可归。这样的一个没有思辨性的人,难道还不愚蠢吗?
就是这样一个自私、虚伪、怯懦、愚蠢、无聊……的苏大强,我以为自己会讨厌他到彻彻底底,却没想到在大结局时让我哭红了眼。
在46集,已经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苏大强突然走丢,明玉四处寻找,最后在苏家老宅胡同里找到苏大强,此时,苏大强已完全不识女儿,但是他唯一记得的事,是上初中的女儿要买一本习题册。此情此景,明玉哭成了泪人。屏幕前的我,也是止不住的眼泪。
就像脑海中有块橡皮擦一样,患了老年痴呆的人,记忆会被一点点的擦去,直到完全失去认知。当我们看到原本作妖的苏大强患上老年痴呆患症,慢慢地不认识原来的至亲,心中都会多些苦楚。
当把自己从剧中剥离出来,再次反观苏大强这个人物时,我突然就没那么讨厌他了。苏大强,不过是一个人性阴暗面被放大的投射对象。他身上存在的这些缺点,自私、怯懦、虚荣、愚蠢,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只不过,我们身上的这些缺点,没有被放大,或者说被我们隐藏了起来。但,你能保证说自己没有嘛?
著名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爷爷对孙子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两只狼,一直在战斗。
一只是恶狼,代表懦弱、虚伪和谎言;
另一只是好的,代表勇气、诚实和爱。
孙子问:那么哪只狼会获胜呢?
爷爷意味深长地回答:你喂过的那一只。
这就是人性,有光的地方,一定有阴影,关键看你选择站在哪边。
所以,每一个成年人,拥有什么样的认知,是自己愿意的;最后成为什么人,也是自己默许的。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我都是——苏大强。
有一篇文章说,你理解了苏大强,也就理解了人性,的确如此。而且,苏大强个人特点的形成,源于压抑。从不多的几个画面来看,苏母的确很可怕,不断地对自己的丈夫进行言语攻击。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插向可怜的苏大强!
“苏大强,你还算个男人嘛!你个窝囊废”
“苏大强,我怎么瞎了眼嫁给了你!”
“苏大强,你就不配结婚不配有孩子!”
所以,苏母去世后,她的丈夫反而浑身轻松。人活着苏母这样,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了~
我一直觉得把时间浪费到电视剧上去非常不明智,尤其是现在好多电视剧都是以“流量”为主。抠图、瞪眼、毫无常识,尴尬无处不在。 所以我一般很少追电视剧,上一次追的还是孙俪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但是正午阳光出品的剧,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尤其是这一部《都挺好》。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作为一个观众,除了剧情之外,从剧中我还看到了很多:
家的情怀
中国人对家有一种近乎痴迷的认同感。只要提起家,我们的心里总是那么温暖柔软。所以。虽然明玉从小受了那么多委屈,可是在她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家庭的温暖,家人的关爱。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是把家放在心尖儿上的。
家和万事兴
千百年来,任何一个想要做出事业的人,都先需要有一个安稳的后盾,而这个后盾,就是和睦的家庭。剧中的苏家从最开始的不和睦,到最后的和平共处,逐渐拧成了一股绳。
晚清名臣曾国藩,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他对于家风的理解,深深影响着后人。
他说:
“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
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在曾国藩的教诲下,家人毕恭毕敬,曾家代代兴旺。
家庭和睦、情感和谐,家人才能繁荣生息,家族才能兴旺发达。
放下
在剧集的最后,大年三十那天,明玉拿着老宅的钥匙回到了曾经那个冰冷的家。并且在门口挂上了红红火火的灯笼,贴上了对联。在恍惚中,她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不管是否原谅自己的母亲,最起码她放过了自己。有些伤害,如果选择不原谅,那么先试着放下。
演技
不得不说,这部剧选择角色真得太赞了!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演技满点。尤其是苏大强的扮演者——倪大红老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完美地展现人物特点。分遗产那场戏中,抖动的肩膀,读遗书时的颤音,都能立刻将人带进情绪里去。老年痴呆症逐渐遗忘的过程,从瞬间的呆滞,到眼神里的光黯淡下来,都准确的展现了他逐渐消退的记忆。所以,不用语言,不用咆哮,观众就能看明白。
会说话有多重要
明玉是剧中最光芒四射的人物,除了超强的业务能力,她的魅力还体现在会说话上。面对蒙太的来势汹汹,只轻声细语几句话,就把这只母老虎打发了。面对拦路堵人,她微微一笑,也是三言两语就镇住难缠的闹事人。最经典的当属于,和周姐的那场对话。二哥明成得罪了顶头上司周姐,被公司扫地出门。想去找新工作吧,每次快要成功时,从是被周姐的一个电话搅黄。在所有人束手无策时,朱丽找到了明玉。明玉先是通过周姐直属上司,逼得周姐出来。言语中暗示:我和你的领导,很熟。等到两人面对面坐下时,她没有咄咄逼人,云淡风轻地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啊,也得罪过领导,还被修理了好几年。不过,没几年我就坐上了比她更高的位置。”
“我也想报复啊,但想想还是算了,给双方都留点余地,挺好。”
看似温和的话语,却句句都在点醒周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问题也就得到了双赢的解决。会说话,真得很重要啊!
一部剧看完,最后的那一幕,明玉扶着父亲回家的路上,画面切换到小时候的小明玉和父亲手拉手走在巷子里。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的每一年冬天,爸爸经常拉着我在门前的马路上滑冰。我穿着底子滑滑的那种棉鞋蹲在马路上,爸爸拉着我,一直滑一直滑,那么开心,那么幸福!时间过得好快,曾经高大强壮的父亲,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如今也上了年纪,鬓角也出现了丝丝白发。有时候因为工作忙,因为想出去玩,因为很多很多,错过了周末回家看父母的时机,想想真是不应该啊~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希望我们自己不要做苏大强,也不要把父母逼成孤独可怜的苏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