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死亡,太恐怖了吧!死亡诗社什么鬼啊!为什么起这样的名称啊!既然是诗社,本该是浪漫的,何来死亡。搞不懂?

       要是不是少华老师推荐光看名字,我可不会选择这部电影,带着疑惑,上班中,带着些许的情绪看了一小部分,下班后回到家又看了后面的部分,看完后,好像没啥感觉,和《美丽人生》比起来,我觉得差远了,但是又不能相提并论,一个是表达父爱的,一个是表达人生观的。我就固执地再比较一下吧!感觉上我更喜欢《美丽人生》,我喜欢喜剧,喜欢开心,喜欢快乐。《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给到我这些了;《死亡诗社》没有,但它给了我另外的“东西”。

      我首先要承认,我很浮躁,心很难安静下来,我选择了逆转渴望,直接面对痛苦,强大的痛苦迫使我快速完成任务,看完《死亡诗社》后,给我留下影响最深刻地是基廷老师让学生撕书的镜头,以及基廷老师被学校辞退,要离开学校时,学生们站在桌子上为老师送行的举动,以及四个字:及时行乐。

        我很喜欢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这和我学习销售时,在《销售精英训练营》课程中,老师教学生的方法很类似,我们是站在凳子上呐喊,放声的欢呼,像疯子一样,排山倒海般欢呼,地动山摇般呐喊,充分地完整地毫不保留地的释放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天性,那种感觉非常爽,像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简直太棒了。

         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是矛盾,特别是在中国,更是如此,内敛的文化,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约束力很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禁锢了我们的天性,阻制了我们的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仅仅中国,很多国家都有被传统限制)

       这让我联想到前些天,人们为了一套书吵得天翻地覆。一套叫《珍爱生命》的小学生性教育读本。很正常的一套书,被我们的大多数的正常人吵的几乎“不正常”了。

         内敛真的好吗?顽固守旧真的好吗?传统文化真的都好吗?不错,是有好的一面,不过更多的是限制,是阻碍,是牵绊。电影中尼尔的死是个个例!就他个人因父亲的不理解,父权压迫而去轻生的行为,我认为是懦夫行动。我18~23岁左右那些年,由于生活太难,我爸,家里人都不支持我做我想的事,我想学家电维修,他们说,你看咱们村哪个谁不是就学的那个吗?没前途,挣不下钱,刚离开学校的农村娃,不靠父母,靠谁,但是我没办法“胳膊扭不过大腿”,最终还是按他们的要求学了木工,后来又学了钣金喷柒,后来还做过一个月豆腐,后来又去了城里,送报纸,销售电话卡,最苦的时候我也想过自杀,但是因为看过一篇文章《自杀是懦夫的行为》,我可不想当懦夫。所以在我的认知里尼尔是个懦夫,你为什么不和你的父亲理论,既然有自杀的勇气,为什么不把这份勇气用在和父亲争取演出的权利,自由的权利上呢?

     好了,不早了,两点了,该睡觉了。观后感就先写这么多吧!希望能给大家新的启迪。我是个话唠!一个80后,爱写作,爱学习,爱玩,爱整理的文艺青年!呵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言 上周末看了电影《死亡诗社》,是大概2年前看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改变》中提到的一部电影,在手机记事本中做了记录...
    Knowingisbeing阅读 1,257评论 4 6
  • 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能比一曲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曲能更快的将人带入仪式感的状态。又是一年新生开学典礼,台下坐着制服...
    小林赋声阅读 2,743评论 0 7
  • 开场精彩,中场尽显疲态,结局来了个绝杀,最终反败为胜。 凶手毋庸置疑是那个“船长”,他教会学生追求快乐,但却没有教...
    阳光终南阅读 731评论 2 4
  • 第9周,读完的第六本书,《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这是一本写杨绛先生的书,我看来,也是一本很好看的“言情小说”,从...
    2a73c200eb05阅读 421评论 0 0
  • 又一次地震,她反射性地拿出手机准备给他发短信。但当要按下发送键时,她怔住了,抿了抿嘴,又把短信给删了。 第一次在这...
    li_xiu_阅读 2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