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的第九天~父母的滋养是最好营养品

今天上午下雨,没有出去运动,为家人做好早餐,吃完就开始做自己的事。

    出门前,让自己做了个冥想,感受一下自己的心境,感觉还不错,于是出去采购。

      下午,看了一下头条,视频中有个金牌调解关于母子矛盾的调节吸引了我。

    故事精彩的内容是儿子对母亲的控诉,说母亲从小没关心过他,记得读小学时,母亲把自己一人锁在家里,自己很害怕,向母亲多次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把自己独自锁在家里,他害怕,母亲不但不理,还骂他打他。母亲回应儿子,那时她离婚,一人也很痛苦,也很烦躁,邻居叫我出去散心,我就去了,你在家里面很自由,没人管,也安全。

    儿子说母亲买房子是为她自己的面子。她说是为我买房,贷款她还,最后还是需要自己来还。我还是没有房子住,因为母亲要以房养房,把房子出租了。虽然母亲自己有很大房子,但我不想和母亲一起住,我害怕。

    儿子直接表达:我不是要房子和钱等物质,我要的是爱,母亲给不了我,给我都是我不想要的。我还害怕母亲把姥姥对她方式对我,我又沿袭下来,传给我的后代,那样太可怕了,所以我不想和母亲住。

  原来母亲的母亲是个情绪暴躁的女人,从小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对孩子很冷漠,母亲从小没有感受到母爱,爱的体验是没有的,不知道怎样表达爱,只是以自己方式来爱儿子,不管儿子的感受和需求,也不管儿子是否接受。当儿子不理解她时,她也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她母亲的方式与儿子互动。而这个方式也是她最痛苦、不喜欢的方式。

  为了这位母亲体验爱的表达,心理调解员设置一个环节,给母亲一个示范~母子拥抱。    让儿子从在场人员里选择和母亲年龄和外形相似的女性,然后和她拥抱!儿子找到一个,然后走过去紧紧抱住像妈妈一样女性,抱得很用心,感觉是久违之后的渴望,好久都不愿放手,被抱着的女人眼眶湿润,我也哭了!

  可这位母亲没有表情,头转了另一个方向,表情显示出不以为然样子,没有任何触动,感觉真的很冷漠。

  示范后,儿子主动和妈妈拥抱,儿子很用心,可妈妈没反应,只是在应付,显得僵硬,感觉很不适应,场面是有些尴尬,儿子可能感觉到了,立马放开母亲走到自己座位上,感觉很无赖,有些沮丧。

  这是真实的案例。案例真实透露出原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关系互动的模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健康的模式直接影响了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父母不要以为自己付出很多,很爱孩子,但孩子不领情,甚至反目成仇!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孩子叛逆!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这个案例,案例呈现一条连接线~母亲与母亲及母亲与儿子,母亲互动模式传递给母亲,然后就投射到儿子身上,母亲浑然不知,最后导致儿子选择了逃离。

      这一连接线不就是其他的父母们重复的一条线吗?,只是模式不同而已罢了。却有有着惊人相似~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滋养过自己,接受到的是打骂或忽略或贬低或指责,内心感到是恐惧、害怕,不安全感。成人后,又重复自己原生家庭互动模式,没有爱的连接。他们的爱是单线条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单方面付出,不管对方愿不愿意接受。他们自动化的延用自己父母的模式与自己的孩子建立关系,去爱孩子。至于孩子有怎样反应与他们无关,愿不愿接受,也无关紧要。因为自动化使父母看不到,更感受不到。孩子没办法,只能采取逃离或压抑或合理化等等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生存的空间。

    所以,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单方面一个人的事,更不能强加。爱是尊重,爱是接纳,爱是被看的见,爱是有情感流动的,爱是互相理解和包容。

    如果一个从小在没有爱和温暖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又如何体验到爱,如何得到滋养!父母已经内化他们的客体伴随他们成人。成人后的他们又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与他人连接。他们只能用后半生去发展自我,重新找到新的连接模式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连接,这个过程将是多么艰难,也许会耗费他们一生精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