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改变,藏着孩子带给你的惊喜

11月2号,上午9:00,幼儿园的操场上,小宝倚在妈妈的身边哇哇的哭着,看得出来,妈妈在极力压抑着欲要爆发的情绪。

我急忙赶过去,呼唤着孩子:“小宝,桥巧老师抱一抱。”

小宝边哭便甩开我的胳膊,使劲儿的往妈妈身上蹭。

妈妈并没有要抱他的意思,很生气的说:“都中班了,还要妈妈抱上楼,不抱。”

小宝看到妈妈如此坚决,放大了哭声,更使劲儿地往妈妈身上蹭了。

母子的情绪都如此激动,僵持下去,问题得不到解决,我给小宝妈妈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尽快离场。

小宝妈妈意会了我的意思,转身离开了幼儿园。我使劲儿搂过小宝抱在怀里,嚎啕大哭的小宝顺势在我脸上狠狠的抓了一把,脸上的皮肤顿时灼热,隐隐作痛。

小宝的哭闹转化为攻击性行动,把情绪发泄在我的身上。

我使足了力气抱起小宝,边往大厅走边平静的说:“小宝,桥巧老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也很生气,生气到想打人。”

小宝不再用身体抵抗我,虽然依旧大哭,但声音的分贝降下来很多。

我抱着他一边走一边继续重复的描述他的行为:“小宝哭了,很生气、很生气,所以用哭、闹来表达自己很生气,桥巧老师理解小宝......”

小宝的哭声已经渐弱了许多,变成了“嗯......嗯......嗯......”的哼哼声。

小宝的班级在二楼,我问他:“是桥巧老师抱你上楼呢,还是你自己走着上楼呢?”

小宝用手指指我,不再哼哼,低声说:“你抱上楼。”

这时候,小宝的老师Yoyo从楼上赶下来了,Yoyo笑着向小宝伸出双臂:“来,Yoyo老师抱小宝上楼。”小宝顺势趴到Yoyo的怀里。

......

以我对小宝妈妈的了解,她不是轻易发火的妈妈,是什么原因让她和小宝闹的这么不愉快呢,为了找到化解他们母子情绪的办法,我给小宝妈妈打了电话。

"小宝妈妈,小宝现在已经不哭了,情绪也稳定下来,跟Yoyo老师回班里了。我很好奇因为什么让你和小宝的情绪都这么激动呢?”

小宝妈妈打开了话匣子:“本来今天早晨小宝起的很早,情绪也很好,想在8:00赶到幼儿园吃早饭,但临出门时非要找一顶帽子,结果那顶帽子说什么也找不到了,于是哭着不上幼儿园,我是硬把他带下楼的。好说歹说到幼儿园不哭了,在楼梯口又偏让我抱他上楼,我说都已经上中班了,应该自己上楼了,我就没抱他,转身往外走,结果他就跟着跑出来,唉,你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拧呢......"电话那头传来小宝妈妈的叹息声

听了小宝妈妈讲的经过,我想我能帮小宝妈妈找到今天母子不愉快的原因

“小宝妈妈,平时你都是温柔的,特别有耐心的。”我说

“那是以前,我真是......唉,你都不知道小宝有多拧。”小宝妈妈很无奈

“你看哈,小宝妈妈,其实今天早晨起床后你和小宝情绪都十分的好,尤其是小宝要到幼儿园吃早饭,他一定是很期待和小朋友们一起吃早饭的,对不对?”

“嗯,就是呢,今天早晨起来他特别开心,说一定要到幼儿园吃早饭,可就因为那顶帽子找不到,就大发雷霆,好不容易哄着来幼儿园了又偏让我抱上楼。”听得出来,小宝妈妈也很有情绪

“嗯呢,今天小宝来幼儿园就不高兴,所以不想自己上楼,可你却想锻炼他,想让他自己上楼,你们两个的出发点是相反的。”我帮她分析,“据我的观察,平时小宝奶奶送他时,都是抱上楼,老人比较疼孩子,没准今天小宝就想让你像奶奶一样抱上楼。”

“是,平时都是奶奶抱上去!”小宝妈妈情绪稍平静了些

“小宝妈妈,其实,对你和小宝来说,早晨起床时一定是很美好的,但只因为一顶帽子,美好的亲子时光被打破了,你说是吗?”我抽丝剥茧

小宝妈妈沉思后说:“是呢。”

我继续说:“你看,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帽子,小宝很伤心,来到幼儿园后你又偏让他自己上楼,孩子本来就挺委屈的,这样一来,情绪由伤心转为生气,所以,小宝才发起脾气来,你说是不是?”

能感觉出来,电话那头,小宝妈妈已经认识到小宝哭闹的根本原因了,只听她说:“是呢,唉!”

“其实,我接过小宝后只是给他重复'我知道你很伤心,你是通过哭、闹来表达你很生气。'他的情绪平复的非常快,见到Yoyo时,情绪已经很平静了。”我说

没等小宝妈妈开口,我继续说“每当在幼儿园里我看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会描述他的行为,并告诉他,我理解他,这样,孩子的情绪基本都能很快平复下来。孩子的情绪来的快,走的也快,就看我们成人怎样来引导。”

“嗯,以后我也这样试试。”小宝妈妈说

. . . . . .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12月1号的早晨,我在幼儿园的一楼大厅里碰到了小宝和他妈妈,两个人兴高采烈的拉着手,边走边说

“小宝妈妈,小宝11月份是全勤宝宝呢!”我向小宝伸出大拇指

小宝妈妈停下来,高兴的说:“是呢!这是我们上幼儿园以来第一次全勤,小宝可兴奋呢,每天都高高兴兴来幼儿园。”

小宝听到妈妈的夸赞,美美的笑了。

其实,有一句话,我一直相对小宝妈妈说,因为有你的转变,所以小宝才有这么大的进步。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的问题其实不是他的问题,而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有时候难免会失去耐心,要想亲子关系良好循环,关键还得需要家长的改变。

家长多一份包容,孩子多一份从容;

家长多一份理解,孩子多一份体谅。

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的明天需要家长智慧的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深夜睡不着,想着明天要面对的一切,我害怕。虽然在其他人眼中只是简单的第一次上班,但在我这个人眼里,就是一场未知...
    森丫头阅读 270评论 0 2
  • 两点了,估计这个时候很多人和我一样,睡不着觉吧。 今年三十岁了,两个孩子,老天爷对我真挺好的。 曾经上班,一月将近...
    逆流的鱼1987阅读 142评论 0 0
  • Physicians——frustrated by their inability to cure the dis...
    余生筑阅读 2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