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青春比我或任何人一向所宝爱的青春更栩栩如生,而青春时代所珍贵的一切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失。——《大卫·科波菲尔》
三个星期前我借了《大卫科波菲尔》,不是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著作。
这本大卫实在是太长了,上下两部,九百多页,几次都不想再读下去。尽管自己知道几千万字浓缩成一篇文章是怎样都写不完美的,不过写读后感是现在的习惯,虽然文笔拙劣,但还是要纪念一下这本好书。
我有读书之前了解作者的习惯,我认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作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生活感悟,心灵寄托,都在这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书里。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在我的所有著作里,我最喜欢这一本。如同许多慈祥的父母一样,我有我所偏爱的孩子,他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的著作如艰难时世,远大前程,雾都孤儿,双城记,每本书都是世界闻名,而大卫却更像是他的自传。我不想过多的阐述这本书的内容和其他人物,只想写一写我的大卫和狄更斯。
狄更斯成长的年代正是英国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父亲是会计,家里的孩子众多,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这样的情况下,狄更斯受到母亲的关注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后来反对他进入学校学习,希望他去鞋油场工作。
而大卫的父亲去世早,母亲改嫁之前全心全意的爱他,但后来因为遇到了一位极其凶狠的继父,还有一样可恶的继父姐姐,母亲变得软弱,大卫很多时候都在受欺负,这让他对母亲的爱逐渐变为一种愤怒,正如狄更斯对于自己母亲的愤怒是一样的。
狄更斯的童年也是不快乐的,他骄傲敏感,又很孤寂。从小体弱多病导致他无法参与很多男孩子可以玩儿的游戏,只能远远的看着大家笑着闹着,就像大卫在看到别的小孩子游戏时,一片草地,一段阶梯,一块墓地都能引起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们两个人都很喜欢读书,长大以后都成为了作家。
上学时期的狄更斯和大卫也是非常相似。狄更斯的著作中大部分在写英国学校的坏处,他在上学期间是没有真正学习到多少知识的,相反,他正是在社会中经历了多种磨难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大卫的继父非常讨厌他,让他独自去学校学习,而学校的校长心狠手辣,不仅时常鞭打大卫,更是让他背上告示牌,时刻不忘记羞辱他。不过再后来大卫遇到了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帮助养育下,他进入了最好的学校读书。
由此可见,大卫应该是被作者美化了的,狄更斯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大卫很多都拥有了。虽然他们的一生都是艰难坎坷的,但他们也都是天性乐观的。整本书读下来,让我最心疼的,是大卫永远没有过抱怨,可能他也无助过,伤心过,哭过痛过,但他也是永远笑着的。一片面包片,一杯红酒,就足够他抵挡一切不愉快了。
读到一半时我曾经写过,文学名著的魅力就在于遇见。每一个人物的遇见,都是一种人性的遇见,人物的遇见编织成了书的骨架,人性的遇见升华了书的灵魂。而狄更斯悲惨的童年遇见了大卫乐观的天性,就铸就了这本不朽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