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隗:请待子
季隗,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狄国讨伐咎如国时被狄王掳获后送给了流亡在狄的重耳为妻。
春秋时期,不到十三岁的女子是不可以作为战俘的。她那年刚刚十三岁,以豆蔻妙龄,以如此非常的方式嫁给了已年过不惑的重耳。
作为“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晋献公的有贤德之称的三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之一,此时的重耳却正如丧家之犬,狼狈不堪。
那时候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因为他在晋国的“谦而好学,善交贤士”的好名声,预见到他后来跻身“春秋五霸”的超世文治武功。
他从骊姬之乱中逃出,又在蒲城遭到晋献公派出的侍卫勃鞮的追杀,靠翻墙才仓皇逃到母亲狐姬的故国狄国。而季隗,也刚刚国破家亡,上天以这种方式将一对天涯沦落人聚首在异国他乡。
接下来的日子,重耳怜香惜玉,季隗柔情似水,两个人的爱恋在异乡的黑水湖畔如鱼得水。
重耳更是乐不思“晋”,甚至在四年后(前651年)献公去世,晋国卿大夫里克在动乱中连弑两位新君,而欲迎立重耳为君主时,都被他颓然拒绝了。
幸福岁月总是苦短,沉浸在平静美满中的季隗,被突然的变故打乱时,已是十二年后的一个傍晚。
那天,重耳收到外公狐突从晋国送到的急信:
重耳拒绝归国为君后,他同样流亡在外的弟弟夷吾回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惠公。夷吾知道自己的德行远不及重耳,害怕重耳归国夺他的君位,便命侍卫勃鞮来狄国追杀。
还是那个勃鞮,那个办事速度爆表到逼得重耳翻墙的人!
连向狄王辞行都来不及了,重耳觉得心里有很多话,但面对相依为命十二年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只是反复嘱咐妻子等他回来。
“要等到什么时候?”伤心欲绝的人妻。
“再等一个这般大的你,二十五年吧。”重耳希望妻子永远等在他们双宿双飞了十二年的地方:
“待我二十五年不至,方可别嫁他人!”难掩自私的男人。
季隗拥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止不住泪水:
“大男子志在四方,君亦不必久居人下。再过二十五年,我大概早安居在松柏林立的土坟里了。但我等!”
“不复成嫁,请待子”!一个承诺,一句誓言。
一个弱女子,用一句貌似开玩笑的话,却是做出了对感情忠贞不渝的抉择。
重耳放下了割舍,放开了后顾之忧,再次流亡到复国的路上。季隗则望穿秋水,朝思暮想,任泪水流成了“相思泉”……
直到八年后(前636年),重耳成了晋文公,季隗成了文公夫人。
但个中苦,又得谁知。
八年成就了重耳的权柄,也成就了他的自私,最终成就的却是季隗的坚贞。
二、齐姜:怀与安,实败名
重耳离开狄国后的流亡辗转可谓难矣,甚至在路过五鹿向农夫要饭时,只要来了一个土块。一路到了齐国,才遇到一个识货的国君。
这个国君就是齐桓公——那时还没被自己的宠臣饿死,但已经烈士暮年——一个原春秋资深霸主。
齐姜,是齐桓公的宗室之女。
不管是齐桓公慧眼识才,还是政治需要,齐姜就这样被嫁给了刚刚从落难中走不出来的重耳。桓公还陪送了华丽的馆邸,以及骏马二十匹,也算风光大嫁。
抱归如花似玉的齐姜,从食不裹腹到罗帐春暖,玉楼宴罢,已然知天命之年的重耳越发不自觉地乐不思“晋”了。
一晃又是五年,重耳的鸿鹄大志再一次陷进温柔乡里。他对于齐姜爱恋有加,却是连一点离齐复国的意思也没有了。
倒是齐姜,没有陷自己丈夫的远志于不顾,而只做一个小鸟依人的恋夫女子。
当晋惠公十二年(前639年),侍女向她报告在桑树上听到重耳的随从赵衰、狐偃等密谋如何离开齐国时,这个柔弱的女子竟毅然杀死了侍女,单单为丈夫的离齐大计不致泄露!
重耳却对妻子的劝告不以为然:
“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管其他的事干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齐国。”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怀与安,实败名”:
“作为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流亡到这里,难得随从们都把你当作他们的生命和事业。不赶快行复国大业,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真为你感到羞耻。况且,怎么忍心辜负天意,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
天意!齐姜明白,重耳却还在装糊涂。
于是,识大体、顾大局的齐姜不得不联合赵衰等将重耳灌醉,目送他被绑缚在车中,快马加鞭离开了齐都。
这位明大义、有远见、更有魄力的齐国女子,送走的是自己耳鬓厮磨五年的丈夫,留下的是抛却儿女私情、甘愿忍受独守空帏的孤寂。
比之动辄以韬光养晦名义,实则给一点安乐就心满意足的重耳,如何?
三、怀赢: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怀赢,同样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的小女儿,在与重耳的人生交集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姻缘。
那个冤家还是重耳的侄子,派人到狄国追杀过重耳的晋惠公夷吾的太子圉。
太子圉(后来的晋怀公)十一岁时,因晋惠公兵败于秦,而被父亲送到秦国做了人质,却因祸得福,得娶穆公的女儿赢,这也是怀赢名字的由来。
不表两人的婚内生活,单说有一天,太子圉听说晋惠公重病不起,立马动了回国继承王位的心思,理由倒也冠冕堂皇:
“飞禽走兽死也落叶归根,我死也要死在晋国,咱俩一块离开秦国吧……”
怀赢鄂然,父亲既然将怀嬴嫁他,就是希望稳住他的心,拥立他回国即位的:
“你一心要逃走我牵绊不住,是我的罪过。跟从你离开,是背弃父王。禀告父王,又违背夫妻的情义。”
三者无一可行。
怀赢没有与他一起出逃,也没有声张而拖累他,悄悄地让这一段姻缘到此结束。
而那个扶不起的丈夫,终于像做贼似的,化装成羊皮贩子,连夜搭了个夜班船,逃回国变成晋怀公。
但是,连他自己也想不到,此举会成就了重耳,也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秦穆公听说女婿逃走,异常气愤,然后四处打探找到了太子圉的二叔重耳。
重耳这时还在“环游”天下,历曹经宋,去郑至楚,正在与楚成王大言不惭地承诺“复国后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楚兵戎相遇,会退避三舍”呢,喜讯来了。
那年是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也是怀公(太子圉)即位的那一年,重耳被请到了秦国。
秦穆公比齐桓公更认为重耳“奇货可居”,不但将怀赢公主再次嫁给了他,还同时将四个女儿(都是秦国贵族小姐)一起作为妾媵送给了他。
秦穆公一次嫁五女,自是史无前例,大概也猜测长于美色盈怀的重耳喜欢讲排场吧。
据说重耳还因为怀赢是自己曾经的侄媳假意推托了一回,得了随从胥臣的一番“不能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的圆说才满意地抱五美而归。
此前此后,侍君如一。怀赢那种贤妻良母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但有一次,她捧着盛水的器皿伺候重耳洗脸,重耳洗了手不用手巾擦手,而挥挥手把手上的水甩干。怀赢一改往日的温柔,正色道: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秦、晋两国地位对等,为什么轻视我?
重耳自知理亏,连忙脱去上衣自囚以表示谢罪。
这才是怀赢,不以弃妇而自降身价妄自菲薄,举案齐眉却只给懂的人!
而实际上,自信的怀赢只差没有道破:没有她对秦穆公规劝和争取,重耳所谓的复国大业,历史会否重写也未可知。
终于,年轻气盛的晋怀公杀了狐突,将晋国公卿彻底推向了重耳一方,将重耳推向了历史的前台。
重耳带着秦国赠送的玉器宝物,在秦国重兵护送下渡过黄河。也是这场“暴风军事行动”,将上台不到一年的晋怀公迅速推翻,怀赢的那位又卑琐又想有所作为的可怜冤家一命呜呼了。
但怀赢的一生赢了,以她的坦荡。对太子圉,她无憾。对重耳,她尽力用心而不悔。
番外
重耳六十二岁复国,然后又成就霸业。三个贤内推手,聚首为晋文公夫人。
大器如何晚成?
重耳流亡的十九年,在前台有人看到了励志,有人看出了“窝囊”,少有人看见鲜活在大幕后面三个美丽的灵魂!
聚首后的三个丽人从此消失在春秋的历史长河里。那个动荡的世代,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她们和重耳,其实殊途同归……
卷内篇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