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有方,传承家风——《了凡四训》之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风是什么,是绵延传承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风,底层逻辑必须是善良,唯有带着善良的基因,家风才能纯正。

家风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一事一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好的家风能让家族蒸蒸日上,坏的家风会损让家族逐渐衰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则如吃喝拉撒的礼仪,大则如信仰理想的选择。传承好的家风,必须积善成德。

      积善不只是一时兴起的做作好事,而是要培养一种道德品质。人生之难,莫过于不知己;知己莫过于不知能;知能莫过于淡名利。只有把积善作为一种家风道德品质去培养和传承,才能避免把积善行为流于追逐名利的形式。


  积善有两个基本逻辑:行善和心善。

  行善,即外在表现的行动上积善;现在有很多人做公益活动,做义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去积善。但是这种积善是外在的表现,很多人只是随大流去做这件事,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去做。好比我经常看到有人买很多鱼虾到西湖或者钱塘江放生,放生是积善之举,但是这么多池塘饲养的鱼虾放生到西湖或者钱塘江里面很快就死了,污染了江湖水,或者打乱了原本的生态链,造成了很多野生的鱼虾死亡。

    心善,内心深处生出的善心善举,真正理解什么是善,心善是一种品德;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奴隶,拒绝了鲁国的赏金;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常人认为做了好事,收受赏金则有损善举的初心,但是孔子确认为子贡做的不对,子路才是对的。为什么呢?虽然都是做好事,但是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把这种善举传承下去的意义远远大于今日的善举。


    积善有十种方式: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通过以上积善之方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改变和影响周边的人。丈夫践行,则妻子跟随,子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就会不由自主的模仿和学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就是我们的家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