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因为偿还

收到一位女友的消息。

“跟他分手后,我终于开启了那趟之前千万次都得不到允许的旅行。”

我疑惑,“为何你想要的旅行,需要他的允许,甚至批准?除非你是需要花他的钱。”

她答复,“我自己承担费用,自己规划行程。只是想着,如果他愿意,与我一起同行,那会更好吧……只是他总说,抽不开时间。”

“那如今呢?这趟旅行,是为了补偿自己么?”

她不吱声,表示默认了。

“往后的日子,我希望你能够知道,再遇上自己喜欢的餐厅、衣服、以及其他,在你自己负担得起的前提下,确定不是冲动性消费的前提下,那便及时去做吧。”

早年间在职场的时候,在某个夏天接收了一名实习生。有天中午休息,小男生在叹气。

我随意问了一句,才知道,他是在烦恼着:即使自己两个月后成为正式员工了,可是一个月的薪水也不够买入当时的最新款苹果手机。

我条件反射地问了一句,“哈?你一个月的薪水只想着用来买手机了啊?”

“那么其他的呢?房租、水电、吃饭、水果、衣服、交通......这些怎么办?”

他答复一句,“哦,这些都是家里人负责的。我只需要好好上班,到手的工资就归自己用了。”

当下那一刻,我突然不知道如何作答。

好些年之后才意识到,那个瞬间,是我开启了对于“个人命运独特性”的理解:这世界上千千万万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舒服快乐地活着;与此同时,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很辛苦地活着。

在我的生活日常里,这个月的薪水要分成十几项来分配。而坐在我身边的这个男生,仅仅只是沉浸在“两个月薪水才能买到新手机”的奢侈烦恼里。

大概是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终于从辛苦的求生存模式中脱离了出来,于是开始给过往的期待一一进行补偿。

正好也是那些年,“极简主义”正当流行。我总是默默地看着那些整理大师们,讲述完“人生不必需要那么多物件”的阐述,而后去商场里买入那条小黑裙。

就这样,我的衣柜里存入了数不清的小黑裙。

身边的同阶朋友经常会生出纠结,“极简生活当然是好,可是为何我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并且每一次花钱,都会让我有一种负罪感?”

我依稀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心底的答复是:那样的极简生活方式,自然是某种哲学指引。可是倘若如果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那又有什么值得简化的呢?

于是释怀。

大概持续了两年多的“兴奋时刻”之后,终于有一天,路过商场,看到喜欢的那家首饰品牌推出了新款式的时候,我不再有走进去的冲动了。

是厌倦感么?也不至于。

我是一个还算正常的中年妇女,对一切美的东西都有欲望。只是突然间心底升起一股声音,我好像不是那么必须依靠它们,来证明我自己的能力、审美、甚至是补偿从前对一些其他女性的羡慕之情了。

早年间一位女性前辈跟我提到过一句,“其实一个女孩,最想疯狂买入所有喜欢的东西,包括各种大牌物件的时候,都是在自己最穷的阶段。”

“一旦过了那个阶段,一切也就恢复自然,就是回归理性了。除非是虚荣心成病态的人,或者是通过某些不正当代价换来的收入,所以要通过花销来抚慰自己的罪恶感。”

我想起来自己年轻时候,也就是最穷的时候,最在乎的,就是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窘迫。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忽然就生出了某种不在乎——我不在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也不必需要通过某种外在形式证明些自己了。

就好似年少时候向过来人请教,如何可以戒掉浮躁之心?如今想来,不过是时间的配合,再加上自己的补偿机制,而后将生活推向正向循环。

而这正向循环里,每个人的阶段性补偿类别都各有不同。

依旧还是早年间,因为工作的机遇,参加过一些派对或者聚会。我总是陷入一种郁闷中,仅仅只是因为那一夜的食物不好吃。

某次聚会过后,我当时的那任上司开车送我回家。我无意间提到了这点小情绪,他却是假装随意地说上了这么一段。

“社交活动的场合,重点当然不在于吃饭。所以即便食物不够好吃,那也不是值得计较的大事。”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需要有一种意识,今天需要出来社交,那就或者提前把自己喂饱,或者过后补偿自己一顿。”

“总之,将就之后的委屈,你要自己补偿。没有人会为你一些莫名的委屈而买单。即便那对你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事。”

我一直记得这一夜。

在之后的公司年会上,应付完了一轮轮向领导敬酒之后,我去到一家小店,给自己点了很大一份青菜。吃完过后,听着音乐,一个人走路回家。

某年公司高层去往一个山庄开会,因为我是那个打杂的初级员工,于是只能看着他们在南方寒冷的冬日里,在热气腾腾的温泉里嬉闹享受。

出差结束后,我在某个周末预定了一家酒店的高楼层房间。没有任何安排,只是泡在浴缸里,放松地看着电脑里下载好的电影。

再后来,延伸到了其他区域。

每一次回到家乡那个城市,历经一些不懂界限感的人们的过度打扰,在忍耐到某个程度之后,我知道是时候应该离开了。

在回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之后,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呆上几日。像是一轮清洗排毒。

前些年母亲几次病倒,在医院陪床的一个个夜晚,听着住院大楼走廊里回荡的那些哭泣、争吵、推卸责任、包括心如死灰的冷漠叹气。

在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之后,需要跟热闹的朋友吃上一顿好饭、去唱一夜的歌曲。一种成为秩序的思绪转移,跟自我安抚。

在某个时候,回想起当年那位上司的建议,越发感慨万千。那些你认为重要的事情,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补偿。

在这个大部分人都依赖他人获得安全,或者作为发泄渠道的时候,那些能够自行负担自己的困境、情绪,并且有所解决方案的人,显得尤为珍贵。

即便是作为社会人的渺小一份子,某些时刻我其实反而敬畏这份渺小。

或者可以这么表达:有时候因为个体之于大局的渺小,衍生出来个体之于他人的不重要——于是因为这份不重要,反而会提醒自己,要学会客观地进行自我审视。

自我审视会造就某种自觉性。而这份自觉性,恰好就是解决不安全感,或者是时时刻刻之恐惧感的秘籍所在。

想起不久以前的旅行里,一起同行的女友说起自己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可是因为“觉得自己已经三十岁了,好像不配谈爱情了呢。”

我说,“你跟别人不一样。”

“你从前从未真正地经历过一段正式的恋爱,大多都是点到为止的际遇。如今迎来这个机遇,请你不要决拒绝自己心底的真正感受。”

“可是,为何我总是比别人慢一步?我说的是,为何在很多的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儿育女之后,才开始我的第一场恋爱。会不会太不合时宜、太不应该了?”

我感受到她的害怕。

她是顾及家人、他人多过于自己的那一类,早年间是个奋斗者。如今事业有所成就,于是卸下了好些恐惧感。也是因为这样,一直无从顾及自己的情感领域。

我答复说,“你说的她们,是因为她们从前有过恋爱经历,体验过这其中的滋味,所以她们走入下一步了。而你却第一步还没得到。”

“跨越式完成任务,并不会让你得到幸福。”

“你只是得到了事业上的稳定,而后再去寻得情感。你没有做错些什么。事业也好,爱情也罢,都是你人生命运里的拼图之一,它们没有先后之分。所以,也不存在与她们对比的该与不该。”

旅行结束不久之后,她给我发来消息,是她跟那个男生约会的照片。

假若未来某日我有幸可以得到一位女儿,假若她比同龄人比较晚开启自己的情感经历,并且为此而怀疑自己,甚至是自我谴责。我希望可以告知她的是——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人生中的很多事项是有先后次序的,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可是这并不代表普遍性就是正确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就像你也会有跟我不同的信仰。

如果我是别人眼里的作家、导师、过来人,我会罗列出很多的经验之谈。可是就我来说,你是我在乎的女儿——所以我更愿意说,比起人生里的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我更希望你自己去负担起全部的喜悦跟忧愁。

喜悦自不必说,你愿意与我分享,我会倍感荣幸。可是倘若你知道如何自己感受喜悦,那你自然会是个比较容易幸福的人。

至于忧愁,人生里除了生来病死带来的的生理痛楚,其余的一切,都不值得极端计较。亦或者说,如果你愿意,那就去珍惜命运里那些让你心动的瞬间——无论是一件衣裳、一杯酒、还是某个人。

以及,如果无人赐予你这些心动的瞬间,我也希望你有能力,创造一次次的自我补偿,来获得自我满足。

当我可以告知你这一切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我也是个知道如何补偿自己的母亲了。毕竟在过往的岁月里,无人告知过我这些。

于是我创造了某种补偿——借用你的诞生,之于对你的养育,你的与我类似而又自成独立的个体——这是我被得到满足感的心动瞬间之一。

我会说,多谢你来。

写下这些的时候,突然想起多年以前,在大学校园里的某个夏天。

酷暑的假期里,我留在武汉那个城市实习。舍友们都已经回家或者去游玩,我却担忧着可不可以多积累一些媒体实习经历,将来可以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那时候我是个忧愁的少女,比起她们的天真跟不担忧未来而言。

白天跑新闻口,写完稿子,交付给报社的记者老师。傍晚坐着公交回到学校,男孩们在操场上打球,女孩们打扮漂亮准备开启夜生活。我拖着疲惫,捧着一个大西瓜回到宿舍,当作是晚餐。

坐在铺着凉席的地上,用勺子舀着西瓜。吃着吃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为何我总是这般忧愁?为何我要为自己的将来做这么多准备?为何我不可以到了毕业季再去操心这些事,甚至丢给父母去打理?

为何我总是格格不入?为什么会这样?

寝室里只有头顶的风扇在转动,没有人理会我。

更没有人给我答复。

那些日子,一直循环着刘若英跟黄立行合唱的那首《分开旅行》。听着听着,就在酷暑的后半夜入了睡眠。而后又在同样的旋律里起床,去往报社实习。

“我选择去洛杉矶,你一个人要飞向巴黎...尊重各自的决定,维持和平的爱情......相爱是一种习题,在自由和亲密中游移。”

当时年少,我尚未开启初恋。我一直不明白,为何作词人姚谦要写下这个场景。直到多年以后,我什么都懂了,又什么都不必言说了。

倘若这一生,无人与你开启去往巴黎的旅行。那么,你尽管可以在某个合适的年岁,去往海明威笔下曾经赞美过的,那个“有如一场可带走的盛宴”的城市。

假如你在人生的旅途里学会了如何自我偿还,那么此后无论去到哪里,你都是那个心有归处的幸运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7.23星期一雨 早上5.15闹钟叫我醒来快速穿好衣服简单洗漱,拿起车钥匙快速出门去火车站接5.30下车...
    b77b7e0d7744阅读 171评论 0 0
  • 当你习惯了好,想不好都不行。 ——小豆丁 这个故事,是小豆丁讲给我听的。...
    满架豆角阅读 1,894评论 0 1
  •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这个可以让我随意挥洒我喜我怒我哀我乐的地方。且喜且怒且哀且乐则个! 些微不爽的是昵称居然是被占...
    MyLee_阅读 1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