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一个工作能力出色的男同事F被老板辞退了。
我猜,此刻的他,可能依旧在某地或某些人面前口吐莲花。就像他所说的,我是心机女,耍手段,在老板面前打他小报告。
可是我知道,只要他有一天依旧沉醉在他的所谓“职场冤案故事”剧本中,我就不需要任何辩驳。
事情是缘于一次临到上交业绩数据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离优秀标准线低了一点点,忍不住当着同事的面多抱怨了几句。(达到优秀标准线,是有金钱奖励的,老板不在我们一起办公)
这时,坐在我对面2米开外的F就献计了,他半开玩笑半带正经地说,你可以虚报上去,反正就差那么一丢丢,等领导检查的时候就已经合格了。(我们的业绩数据表跟时间呈正相关,即时间越长,数据越高)
我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妙计”,听到的第一感觉自然也瞬间心动了。可不知是我并未被奖励的金额蛊惑,或是感觉数据确实差点距离担心出现差错,几秒钟冷却后,我选择了实报。
当晚,确如F所说,数据很快达标,我难免也生出了些许悔意,感觉自己的选择过于谨慎了些。
但很快,我就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未因小失大。
因为两天后,老板突然就在公司群批评同事虚报业绩数据的事情,当时,公司另一个女同事还提醒我看公司群消息,原来大家都以为我听信了F的计策,虚报了数据。(各自提交自己的,因此同事之间不清楚数据的具体情况)
正当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的时候,F在同事群“爆发”了,po出和老板的聊天的记录,狠狠地骂同事心机,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
虽然我并不清楚F是否有虚报数据,但我心想自己毕竟是事件相关的当事人,就劝F别想那么多,可能是老板对你之前的刻板印象在影响。(F之前因为一些小细节被老板批评“小聪明”)
可我远远低估了F的情商和阅历,我这么一开口,他就二话不说,退出了同事群,直接把我当成“告密者”。
F后来的所作所为越发幼稚让人哭笑不得,把我当“空气人”,只和除了我以外的同事聊天,我跟F及另一个同事说话,他只回应另一个同事。
不过,F本就和我同事关系不熟络,这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
观察到他的奇怪态度后,我想,身为公司的前辈,应该主动去化解这种误会。说到底,这只是个芝麻绿豆的小事。
于是,我微信给他私聊这件事,询问他是不是因为我当时在同事群里说错了什么,让他很生气所以退出了群聊,并表达自己同样困惑的心情。
一天一条的频率,我发了两条加一个表情包。我没想到,平日里那个大大咧咧的高个狮子男同事,居然就像一个心思如发的小姑娘,而且如同是那种单纯不谙世事的小女生,照样没有回应,对待这种简单的职场小摩擦,丝毫没有成年人该有的成熟态度。
或许,他会觉得,对付我这种“职场心机女”,冷漠是最好的报复。
不知道他多久才明白,冷漠在这种场合几乎等同于懦夫的“逃避”,当你面对矛盾摩擦的时候,与之有效沟通(也可以称之为周旋),才是合适的应对方法。
接下来,更让我跌破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不知是我前几天的微信信息F没有收到,还是F突然一时兴起,周末的晚上,他突然对我破口大骂,连发四五条信息口吐莲花。
多亏我的消息免接收设置习惯,F这些发泄的话语,我并没有听到,这让我正常度过了一个周末的晚上,无需浪费时间。
曾记得一句成功学名句说,人要妥善选择自己的对手。F的出现,让我彻底摒弃了这条成功学鸡汤。
虽说对手的水准是你的实力对证,但实际上你很难控制谁会是你的对手。对手哪是由你选择出来的,对手是淘汰竞争出来的。差过你太多的人,自然会淘汰,优于你太多的人,也轮不到你去PK。
就像F,虽然他工作业绩出色,作为新员工的确有过洗刷我等老员工的趋势,但他其实一直没有能够与我形成竞争关系,他始终是我的后辈。一是因为我早已站稳脚跟,取得老板的信任。二则是因为他的所谓优秀工作能力,根本没有达到“威胁”到我的水平。
可自信爆棚的F不会这样想,他会以为,自己好几周拿到了冠军,自然有人眼红红,尤其是我这种老员工,难免会生出些许嫉妒心理。
可想而知,抱有如此骄躁心态的F,又犯了一个工作上的错误。
然而这一次,一直在身后默默观察着F的老板,终于痛下杀手,决定辞退F。
那一天,老板突然对我说,考虑辞退F,所以想让我组织开一个小总结会,试探下F的态度。确实,对于老板来说,F是老板老乡,工作能力强,人又聪明,连我都对辞退F感到些许惋惜。
可惜,F依然冥顽不灵,他的所作所为依然是那样幼稚和无脑。
坦然承认上周末的错误以后,却对自己其他的过错毫无悔意,甚至公开表示自己对于工作的改进部分是“不要被人抓小辫子”。
望着他全程戴着耳机,吊儿郎当的样子,我顿时失去了脾气,也不想反驳。毕竟,对于这种点不透教不会的“职场小白”,何必花什么力气呢?
等到看到F的无礼短信后,我瞬间做出了一个决定,直接截图给了老板。既然你觉得我是个心机女,那就让你的剧本成真吧!
因为我知道,对于此时的老板,他需要一个人帮他更干净利落做出最后的抉择。
我也明白,在F的小内心里,或许认定自己的冤屈都是由我一手造成的,或者是因为自己被心机女抓到小辫子,又或者是自己过于优秀,遭遇了职场PUA。
可是,老板怎么可能真的对职场那些勾心斗角不了解呢?
老板永远是那个最了如指掌,也是最渴望洞悉一切的人啊。
F尚处在试用期,他的小聪明,他的贪玩,他的自以为是,早就加剧了老板对他的厌恶感。最关键的杀伤力在于,他让老板觉得,他是个管理成本过高的人。
这一点,不仅我明白,其他员工也明白。F的情况,我不汇报,其他人也会向老板汇报情况。
所以说,10个职场冤案背后,或许有八个九个,都是老板的深思熟虑。
而F以为的”心机女“我,的确是唯一能够搞垮他,却也是唯一能帮助他的人。假如F的情商再高一些,他能够认清自己和他人所处的位置,又或者是,在我进行询问的时候,合情合理的沟通,以他的工作能力,他未必会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迅速被老板辞退。
同时初入职场的F,真的需要明白:职场不比学校,在学校,同学和老师的利益关系并不明显,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因此同学之间打小报告是在破坏同学之间的平等。
但在职场,老板和员工是纯粹的利益关系,员工和员工的关系也更加复杂,“打小报告”其实是正常且必要的监督行为,是在汇报工作。尤其是F这种试用期的情况,老板不仅会主动设置一些有形或无形的考核,更会硬性要求其他员工共同进行决策,这合情合理。
回想F被辞职前的这段遭遇,我也想到了自己还是职场小白的时候,那时候我遇到了吹毛求疵和玩忽职守的上级,也遇到了倒打一把和暗里使坏的同事,庆幸自己能够更理性地去看待这些情况,没有像F一样,一股劲地发泄自己的不满,一股劲地怀疑别人,从而做出了最糟糕的抉择。
退一步说,就算有人对你使坏,如果你硬要较真起来,对于职场来说,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大多数情况,在职场遭遇的那些情况,往往不会是由于一个“心机婊”“马屁精‘造成,不过是老板的深思熟虑,他觉得你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或个性特质,不适合这个岗位罢了。
这事可能会令你自信心受挫,但也没那么可怕。你也应该感谢告别了一个不适合的工作环境,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幸事。
不过,这件事咱们其实可以再说大些,就像我最近常看的一本书《大明王朝1566》里胡宗宪对海瑞说得那段话一样:你是个刚正的人,敢说话,敢抗上。可真要抗上,你这个七品能扛得过谁?在浙江你能做些事震动朝廷,那是因为你背后有人想要震动朝廷。到了江西分宜,凭你一个人又能震动谁?皇上要用的人谁也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人谁也保不了。
瞧瞧这句话,值得大家多多细品。
再看与F最后的微信聊天对话框,我心头闪过一丝语重心长长篇大论的想法,但终究还是选择了沉默。
有时候,有些人,有些事,只能交给时间,或许很遗憾时间也改变不了什么。因此外人此时多说些什么,无益。
就此记录职场小白F的故事,望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