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建议通过取消中考来减轻养育成本,用这样的方式让年轻的夫妇愿意生孩子,用以解决人口危机。我认为可操作性不强,也没有抓住人口危机的实质。
① 天赋是教育的先决条件
提出“复演说”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曾经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天赋就是教育的生理前提。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的神经发育条件不同,有的孩子头脑发达四肢简单,有的孩子四肢简单头脑发达,有的孩子四肢头脑全面发展,有的孩子四肢头脑一无是处。
不同类型的学校适合不同类型的人,如果把不同类型的人一股脑儿的全部赶到普通高中去读书,本质上忽视了天赋的先决条件,又忘记了应当因材施教。

② 取消中考不利于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中考有分流的作用,认真读书有主观能动性的孩子,容易考上高中。不认真读书,喜欢打架斗殴、谈恋爱、上网的这些孩子,则有可能会在考试中被淘汰下来,早早进入社会。家庭重视教育,但是学习表现差的孩子,则有可能可以进入职业高中,通过考专科再专升本的方式获得教育机会。
但是,取消了中考,没有适当的分流,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品质表现差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染缸效应。孟子曾经说过:“人性素丝说”,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个说法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异曲同工。一旦被中考淘汰掉的孩子重新回到校园,形成一个染缸,其它爱读书孩子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如:高中的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率比初中发生率要低,和中考的分流不无关系。

③ 不利于孩子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孩子想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基因提供了先决条件,环境提供了现实基础,但是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
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里面主要有两种产生方式:
① 想要获得成功
② 不想被淘汰
单纯的延长孩子们的教育时间,并不能够提升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反而由于缺少选拔和淘汰机制,成绩好的孩子不会为了能够进更好的高中而努力读书,成绩查的孩子也不会因为担心被淘汰而改善学习。
如果取消中考,那么高考就变成了一锤定音的考试,到那个时候家长们是不是又要说要不要取消高考,让大家全部都进大学呢?

④ 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教育
“只生一个好”、“优生优育”、“人口太多影响自然环境”、“人口太多影响就业”,这些论点都是这代年轻人从小到大在课本上学来的知识。通过30年的教育,只生一胎的观念,已经在人群中形成了舆论力量。
在这个时候仅仅在供给侧、经济压力等方面去做调控,是很难从根本上转变年轻人的生育思想的。更何况生孩子是一件很痛的事情,养孩子带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这一代年轻人从小到大被教育不要生太多孩子,突然间有朝一日你告诉他们要多生孩子,他们接受不了。
所以,单纯的减轻青少年的升学负担,就想要解决人口危机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