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在承德病逝之后,由年幼的皇长子载淳继承皇帝位,安排肃顺、端华等八位顾命大臣进行辅政,但是热衷权力的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杀死肃顺等人,夺取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承德的慈禧太后和北京的奕訢之间传递消息,使得两边能够密切配合一举拿下肃顺等人,因而安德海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
张狂太监,遇到刚直巡抚,殒命济南府
仗着慈禧太后的宠信,安德海在宫内宫外作威作福,不仅参与谋划了慈禧罢黜奕訢议政王的权力,而且还时常挑拨同治皇帝和慈禧的母子关系,朝臣上下对其恨之入骨。
在宫中作威作福多年的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权势,以为天下没人敢招惹他了,同治八年,皇帝快到了结婚的年龄,安德海就想趁机出宫游玩一番,并且借这个机会好好搜刮一笔钱财。
于是向慈禧太后请命,到江南去置办龙袍,以及宫中举行婚礼所用的一应物件,再三请求之后,慈禧太后答应了,猖狂的安德海置清朝严令太监不得擅自出宫的规定于不顾,带着一帮随从,张牙舞爪的出宫了。
安德海只知道仗势欺人,却忘了钦差出京,是要有相应的手续的,清朝规定钦差出京,朝廷会提前给目的地衙门和所经过的地方衙门“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随从的仆役兵丁,也会由兵部刊发的“传牌勘合”,这样才能一路畅行无阻,在地方上受到迎来送往的待遇。
作为慈禧太后贴身太监的安德海,平时嚣张惯了,横行无忌,仗势欺人,对于朝廷的流程,可能是真的不太熟悉,因此出京之前,未能按流程完成手续,自以为凭着自己的身份别人都得让着他。
安德海自命为钦差,在直隶老狐狸曾国藩不敢招惹他,但是刚出了曾国藩的地盘没多久,就遇上了不怕他的了,进入山东丁宝桢的地盘后,在德州府被知府赵新上报给了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看安德海不顺眼了,于是将安德海一路南下的种种恶行都上奏给了朝廷,并对安德海的钦差身份提出了质疑,明确了自己作为地方长官“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态度。
随后丁宝桢下令在山东境内捉拿安德海一行人,最终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安德海等人被送到了济南府,交给了丁宝桢。
安德海坏事做尽,朝中的大臣早就想收拾他了,于是没两天丁宝桢收到了军机处发来的命令,坐实安德海擅自出京的罪名,让丁宝桢迅速将其缉拿归案,对他的随从进行严刑审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次日,丁宝桢按照朝廷的指示,亲自查验安德海身份,确认之后,将安德海在济南就地正法,距离安德海被抓仅仅五天时间,他就在朝臣和地方官员的联合下,迅速被处死,可谓是恶有恶报啊!
处死安德海后,丁宝桢是否受到了报复?
虽然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但是安德海被处死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除了朝廷上下拍手称快外,慈禧太后也没有采取有影响的措施报复朝臣。
究其原因,首先,安德海自认为地位显贵,可能在慈禧太后眼中,他不过是一条咬人的狗罢了,对他的死活看得不会太重,安德海被杀,慈禧太后可能会生气,但是也就是气那么一会罢了。
其次,同治时期,慈禧太后的权势还达不到后来老佛爷的高度,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很多时期还是大臣和皇帝商量定下来,禀告太后批注,慈禧还无法隔过皇帝直接干预朝政,所以他拿丁宝桢办法还真不太多。
最后,丁宝桢这个山东巡抚,他有处置安德海的底气,一是丁宝桢这个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而且也有点手腕。
二是丁宝桢是实打实掌握兵权的地方巡抚,山东屡屡发生农民起义,山东巡抚手中招募了一批百战之师。
丁宝桢在同治七年,刚刚在东昌击溃北上的捻军,转战雄、任、深、祁、高、肃各州,收复饶阳,立下赫赫战功,因功被加太子太保衔,此时的丁宝桢,正是朝廷上下倚重的栋梁,不是一个小小的安德海能够比的,所以丁宝桢有杀安德海的底气。
升任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之一,终老任上
光绪二年,丁宝桢被授予一品顶戴,兼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代替吴棠署理四川总督一职,当时四川吏治腐败、盗贼横行、财政亏空,丁宝桢上任前,慈禧太后特地为丁宝桢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对其寄予厚望。
清朝时期,四川总督管理四川等地的军事、粮草、民政等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之一,为从一品大员。
丁宝桢担任四川总督十年,将四川的盗匪剿灭的一干二净,体恤民情,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深受百姓爱戴。
光绪十二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时年66岁,丁宝桢死后,山东的父老感念他的恩情,上书申请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朝廷同意了山东百姓的请求,丁宝桢安葬山东济南,在山东、四川、贵州为他建祠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