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在灵台横渠有一姓李哑女,面容丑陋、满头秃疮,自幼父母双亡,大嫂聪慧善良,为人诚朴,不嫌小姑哑丑脏,善待其吃穿,从不刁难,姑嫂和睦相处。二嫂为人奸懒狡诈,对其动辄打骂虐待。
哑女自七岁起,终日抱着大嫂所生的小侄女去放羊,拧细麻绳不止,直到十六岁,整整拧了十年。一天下午,哑女领侄女去放羊,拧绳间,一银须折白发仙翁立于空中道:“圣母,明日午时我来接你!”哑女微笑着向仙翁感恩,仙翁即随风而去。小侄女听见后便问:“姑姑,老爷爷接你去那儿?”我也要跟你去,哑女摇头不语。回家后,小侄女向母亲和家人说:“姑姑明天要走了,我也要跟姑姑一块去”。家人以为是孩子胡说,并未引起注意。
第二天中午,突然雷雨大作,哑女将细麻绳系在上房门坎上,然后站立当院大声喊道:“大嫂,撑开你的衣襟接东西”。大嫂和家人听到哑女说话,感到十分惊奇,出门来看时,只见哑女如玉似花的容貌,飘柔乌黑的秀发,像天仙下凡。她把手中的“秃疮盔”扔进大嫂衣襟,紧接着电闪雷鸣,二嫂一命呜呼。哑女一手提着麻绳团,一手向大嫂侄女招手致意,即驾祥云朝西而去。留给大嫂的“头盔、面罩”全是纯银。此时,小侄女哭闹不止,坚决要跟姑姑去,谁的话都不听,独自一人沿细麻绳方向边走边哭边喊“姑姑等、姑姑等……”,西行一百余里至“海龙洞”(上关乡碾子沟)中,见一头戴凤冠,身穿霞佩,貌与离别时的姑姑——“天仙”一模一样的女神打坐,小侄女叫姑姑不言,叫圣母不语,便坐化于洞口。
哑女被当地百姓尊为“海龙圣母”,又在就近的海龙山修建了规模较大的“海龙圣母庙宇”。其侄女亦被尊为侍女,同塑像于其庙内,并配有哑女成圣的壁画,明、清两朝皇帝敕封为“七府元君海龙圣母”。其侄女幽灵化为山鸟——斑鸠,在小千山一带自由地飞翔,每呜必叫“姑姑等、姑姑等……”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和七月十二日,前来朝山跟庙会的群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海龙洞也成为当地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