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介绍与 OC 有明显区别的地方,不会介绍 OC 中没有的,比如元组。当前总结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但是有 OC 的基础,看这些已经足够。
一、数据
Swift 是类型安全的语言:
- Swift 必须明确数据类型
- 如果取值错误会直接报错
- Swift 会进行溢出检查 (OC 也会检查)
- Swift 没有隐式类型转换, 不允许不同类型的数据类型进行运算
1.1 简单使用
Swift 很接近脚本语言,尤其是在数据类型方面。定义数据类型只允许使用 let 与 var,let 标识的是常量, var 标识的是变量。那么问题来了:那应该如何使用?在 Swift 中有可变类型么?
let name = "CoderHG"
print(name)
上面简单的定义了一个 name,如果没有看到后面具体的值,根本就不知道 name 是一个字符串类型。但是打断点查看,name 就是一个 String 类型的数据。将上面的代码中的 let 换成 var,会发现在上面的使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能正常使用。
var name = "CoderHG"
print(name)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上面已经介绍 let 标识的是常量, var 标识的是变量。尽然是变量,可否将一个数字类型的 2 赋值给 name 呢?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在 Swift 中的定义,必须在定义的那一刻就要决定其数据类型。所以下面的这种定义是错误的:
var name
print(name)
这样的话,Xcode 是会直接报错的,因为在定义的时候没有指明 name 是什么类型。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定义一个字符串,而又不希望有初始值呢?
var name: String
name = "CoderHG"
print(name)
这样,name 就是一个字符串类型的了。那么又出先了一个新问题,我可否这样定义:
let name: String
name = "CoderHG"
print(name)
使用 OC 的套路来思考上面的代码,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一个常量只可能在定义的那一刻赋值,以后都是能读取其值,即为 只读。但是在 Swift 中有点不一样,Swift 在意的是第一次赋值,而不是定义时。所以上面的代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再次给 name 赋值,那么肯定就出错了。
接下来主要介绍一下:在 Swift 中的可变类型。,在 OC 中一般使用 NSMutable¥ 来表示一个可变类型,那么在 Swift 中如何表示呢?其实 var 不仅代表一个变量,也代表着 OC 中的可变性。比如,可以这么使用:
var name = "CoderHG"
name.append(", Very GOOD!")
print(name)
如果换成 let 肯定是不行的。
上面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let 与 var 的简单用法与注意事项。
看到这里,是否会不由自主的想到 OC 中这样的代码:
id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obj = [[HGPerson alloc] init];
然后 Swift 中也来了这么一段:
var obj = NSObject()
// var obj:HGPerson = NSObject() as! HGPerson
print(obj)
obj = HGPerson()
print(obj)
以上两段代码说明在 Swift 中的 var 也有 OC 中 id 的影子,所以在 Swift 中做类型检测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 Swift 中会经常看类似这样的代码:
var obj = NSObject()
print(obj)
obj = HGPerson()
print(obj)
let person = obj as! HGPerson
print(person)
在上面用到了一个类型转换的标识 as!,在 Swift 中的全部类型转换标识,如下:
- is : 用于判断一个实例是否是某一种类型
- as : 将实例转成某一种类型 (比如子类->父类转换)
- as?:将某个类型转成可选类型,通过判断可选类型是否有值,来决定是否转化成功
- as!: 将某个类型转成具体的类型,但是注意:如果不是该类型,那么程序会崩溃
1.2 数据类型
在 OC 中的数据类型主要分成两种:基本数据类型与对象类型,在 Swift 中也一样。但是在 Swift 中最为常见的是 结构体(基本数据类型),比如 String 与 Int8:
public struct String
public struct Int8 : FixedWidthInteger, SignedInteger
在 OC 中字符串是对象类型,数字是基本数据类型(NSNumber 除外)。当然这些结构体类型的数据,都是可以无缝衔接到对象类型,比如 NSString,一般使用 String 就能满足很多的场景。
1.3 可选与非可选数据类型
在 Swift 中,一个变量没有 默认值 这种说法。一个变量要么是有值、要么没有值,这就叫做 可选类型。Swift 中的可选类型,是一种单独的数据类型。有可选类型,那么就有非可选类型。
关于这部分,前不久在简书上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可以参考 对 Swift 中可选类型的理解。
有值与没值、是两种状态,而不是两种具体的值。
1.4 结构体
先看一个简单的结构体:
// 定义一个结构体
struct HGStruct {
var name:String?
var des:String?
func desFunc() -> Void {
print(name! + "_" + des!)
}
}
// 可以这样使用:
// 无参构造函数
var st = HGStruct()
// 逐一构造函数
st = HGStruct(name: "HG", des: "Good")
// 调用结构体函数
st.desFunc()
对于一个结构体来说,只要是有属性,系统默认有两个构造函数,一个是无参构造函数,一个是 逐一构造函数。
逐一构造函数: 将所有的属性作为参数的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不用 func 作为修饰,函数名统一为 init。
以上的两种构造函数是自动生成的,也可以自定义构造函数。比如:
// 自定义构造函数
init(name:String) {
self.name = name
des = "Good!"
}
自定义的构造函数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需要加 func 关键字。还有一个特点是:一旦自定义了构造函数,那么自动生成的构造函数都将失效。
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做到构造函数的随意组合,就是重写 逐一构造函数,将所有的参数都弄一个默认值。如下:
// 重写 逐一构造函数
init(name:String = "", des:String = "") {
self.name = name
self.des = des
}
关于结构体,也是属于基本数据类型,是 值 类型,是不能直接在结构体内部直接修改其 属性 的值的。比如:
// 更新名字
func update(name:String) -> Void {
self.name = name
}
这样是会直接报错的,必须在 func 的前面加一个关键字 mutating。如:
// 更新名字
mutating func update(name:String) -> Void {
self.name = name
}
到这里,关于 Swift 中结构体的使用介绍,基本差不多了。在 Swift 的实际开发中,结构体的使用也是比较频繁的。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功能也比 OC 中的多,主要的原因是有 函数。在上面的代码中也能看在,也有 self 关键字,使用方式与 Class 几乎一致。所以在一些轻量级的场合,可以直接选择使用结构体。
1.5 枚举
简单的定义:
// 枚举定义
enum HGEnum {
case go
case back
}
可以这样的使用:
{
direction(d: HGEnum.go)
}
func direction(d:HGEnum) -> Void {
switch d {
case .go:
print("go")
case .back:
print("back")
}
}
从上面也能看出获取枚举的方式,HGEnum.go 与 .go 是同一个,但是要保证只有这个枚举有这个 go,否则出错。
关于枚举的值
直接这样打印:
print(HGEnum.go)
发现打印结果是:go,枚举值仅仅是一个符号, 不代表任何类型。如果想要绑定原始值, 必须指明枚举的类型,比如:
// 枚举定义
enum HGEnum:String {
case go = "go_value"
case back = "back_value"
}
一旦指明了枚举的类型,在使用上没有区别,可以使用 rawValue 获取具体的值:
print(HGEnum.go.rawValue) // go_value
print(HGEnum.go) // go
枚举有能定义函数
func enumFunc() {
print(self.rawValue, "_哈哈哈哈哈")
}
代用方式:
HGEnum.go.enumFunc()
HGEnum.back.enumFunc()
二、方法到函数
在 Swift 中就没有方法这种叫法了,统一称函数。函数定义的模板如下:
func 函数名(参数列表) -> 返回值类型 {
代码块
return 返回值
}
对于函数这一块,没有什么特别的。这里有一个规律,就是 Swift 函数转成 OC 方法的时候,是这样的:
// Swift 函数
func hello(name:String, from:String) -> String {
return "你好!我是 " + name + ", 来自于 " + from
}
// 转成 OC 是这样的
// - (NSString*)helloWithName:(NSString*)name from:(NSString*)from;
上面代码的亮点是函数名与方法名,是有规律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在 OC 中方法命名规范的提醒:第一个参数以 With 做拼接,并首字母大写,其它参数前的方法名部分直接使用参数的名称。当然,规范仅仅是一个规范而已,苹果的 API 也并非全部按照这样的规范,比如:
// tap
- (void)touchesBegan:(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 TODO: 待处理
}
关于 函数 这一块,相对 OC 来说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不同:
- 函数中可以定义函数,这个功能在 OC 也有类似的,就是方法中定义 Block。
- 函数重载,这个在 OC 中是实现不了的。
三、类
在 OC 中有三种 Class:Block,NSProxy 与 NSObject。据我现在所知,在 Swift 中没有了 Block,但是有了一种闭包的东西。除此之外,在 Swift 中的 Class 可以不用继承任何的基类。
在 OC 中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模型都需要继承于 NSObeject,显得有些重量级。但是在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3.1 简单的定义
有两个致命的规律:
- 定义的 Class 一定要有属性,否则直接报错
- 创建一个类的实例, 必须在创建之后, 里面所有的非可选属性必须有值,否则报错
class HGPerson {
}
没有任何属性,直接报错。
class HGPerson {
var name:String
}
name 为非可选,创建实例之后 name 没有值,直接报错。
class HGPerson {
var name:String
// var name:String = ""
// 构造函数
init() {
name = ""
}
}
重写构造函数,非可选属性 name 默认有值。每个 Class 都会有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函数,一旦有重写,默认构造函数将失效。
在使用上,与 OC 中的几乎完全一样。
3.2 特殊方法
在一个 Class 中,我们往往比较在乎的是一个实例的生命周期。总之一句话:生于构造函数,毁于虚构函数。
构造函数:一个特殊的函数,与结构体中的一样。不用 func 作为修饰,函数名统一为 init。
虚构函数:实例销毁时系统调用的函数 deinit,功能与 OC 中的 dealloc 一样。
3.3 setter 与 getter 方法
这里的 setter 与 getter 方法,和 OC 中的还有点不一样。比如:
var doSomething:String {
set {
// setter
}
get {
// getter
return ""
}
}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 Swift 中的只读属性,将上面的 set 去掉,就是只读属性的。
3.4 属性监听
var sex:String = "" {
willSet(newValue) {
print("当前的值 = " + self.sex + ",新值 = " + newValue)
}
didSet(oldValue) {
print("当前的值 = " + self.sex + ",之前的值 = " + oldValue)
}
}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在构造函数中的 setter 方法是不会被监听到的。
3.3 注意事项
Swift 中的 Class 是可以没有基类的。
四、协议(代理)
4.1 简单使用
定义
/// MARK 定义一个代理
protocol DetailDelegate: NSObjectProtocol {
// 从控制器返回 content 内容
func detail(vc:DelegateDetailController?, content:String?)
}
关键字:protocol 与 NSObjectProtocol。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 Swift 中的协议也是可以没有基类的,在 OC 中也一样,但是一般都是继承于 NSObject 协议。在 Swift 中有以下三种情况:
- 没有继承,这种情况只能使用在没有继承 NSObject 的 Class 中,不能使用 weak 修饰,毕竟 weak 只能修饰 Class。
- 继承于 class,这种情况可用于所有的 Class。
- 继承于 NSObjectProtocol,这种情况可用于所有的 Class。与第2中的区别是,这个协议自带了很多的系统协议。所以继承于这种协议的不推荐使用在没有继承于 NSObject 的 Class 中,因为 在 Swift 中的所有协议函数都是强制必须要实现的。
综上,继承于 class一般使用在没有继承于 NSObject 的 Class 中,而继承于 NSObjectProtocol一般使用于继承于 NSObject 的 Class 中。没有继承的使用在结构体与枚举中,这个就很厉害了,在上面的结构体与枚举中就知道,这两种数据结构也是可以定义函数的,所以有这样的的协议场景也是很相当合理的。
delegate变量
// 定义个代理变量
weak var delegate:DetailDelegate?
与 OC 一致,需要弱化。
执行
let cell = tableView.cellForRow(at: indexPath)
delegate?.detail(vc: self, content: cell?.textLabel?.text)
4.2 协议函数可选
上面已经提到 在 Swift 中的所有协议函数都是强制必须要实现的,熟知在 OC 中是可以实现可选,即 @optional 与 @required 之分。那么问题来了:OC 与 Swift 是可以相互使用的,那么在 Swift 中如何给 OC 提供一个可选的函数呢?详情可以参考最后部分的第一小节。
最终会发现,提供给 OC 的可选函数,在 Swift 中也是可选的。
五、泛型
5.1 函数中使用泛型
// 函数中使用泛型
func num<T>(a:T) -> T {
return a
}
// 使用
let var_int = num(a: 1)
let var_double = num(a:1.1)
// 打印
print(var_int)
print(var_double)
那么问题来了:模板与函数重载有何异同?这两个东西还是挺相似的。
5.2 协议中使用泛形型
// 协议中使用泛形型
protocol Animal {
associatedtype T
func run() -> T
func music() -> T
}
class Person: Animal {
func run() -> Person {
print("Person - run")
return self
}
func music() -> Person {
print("Person - music")
return self
}
}
class Pig: Animal {
func run() -> Pig {
print("Pig - run")
return self
}
func music() -> Pig {
print("Pig - music")
return self
}
}
// 使用
let p = Person()
p.run().music()
let pig = Pig()
pig.run().music()
5.3 指定泛型的类型
// 指定泛型的类型
class BigPig: Pig {
}
func funDefine<T>(a:T) where T:Pig {
}
// 直接报错
//funDefine(a: Person())
// 正确
funDefine(a: BigPig())
六、闭包
6.1 闭包为何物
闭包就是一个函数,又称匿名函数。看到闭包,肯定会联想到 OC 中的 Block,OC 中的 Block 从本质上看依然是一个对象,核心的功能依旧是一个函数。
回归正题:闭包是一个函数,但是这个函数肯定不同于普通函数。
写到这里,很想多唠叨唠叨: 很多的时候,同一个东西于不同的叫法,必定有一定的道理。就如同 OC 中的方法,其本质也是函数,但是方法在使用上以及提现形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时候,有的小伙伴就喜欢把 OC 中的方法叫函数,听起来极为别扭。就好比 他是一个动物 与 他是一个人 的区别。
6.2 简单使用
6.2.1 简单使用(一)
// 闭包的简单使用
func funcBody(a:Int, b:Int, block:(Int, Int)->(Int)) -> Int {
return block(a, b)
}
// 加法运算
func sum(a:Int, b:Int) -> Int {
let c = a + b
return c
}
// 减法运算
//func sub(a:Int, b:Int) -> Int {
// let c = a - b
// return c
//}
// 或者
let sub:(Int, Int) -> Int = {
(a, b) -> Int in
return a - b
}
// 加法
var value = funcBody(a: 5, b: 2, block: sum)
print(value)
// 结果为 7
// 减法
value = funcBody(a: 5, b: 2, block: sub)
print(value)
// 结果为 3
// 乘法
value = funcBody(a: 5, b: 2, block: { (aa, bb) -> (Int) in
return aa * bb
})
print(value)
// 结果为 10
6.2.2 简单使用(二)
尾随闭包
// 除法
value = funcBody(a: 15, b: 3) { (aa, bb) -> (Int) in
return aa/bb
}
print(value)
// 结果为 5
6.2.2 简单使用(三)
逃逸闭包
// 逃逸闭包
func taoyi(block:@escaping ()->Void) -> Void {
// 这里与 OC 中的 Block 不相同
// 在 OC 中, Block 中使用对象,会在 Block 对象中自动生成一个对应对应的引用(强引用/若引用)
// 但是在 Swift 中却不能
// 故一旦在 Swift 中,闭包中使用闭包的情况下, 想要延长其被引用的闭包, 那么需要将此闭包声明成逃逸闭包, 即添加关键词 @escaping
let q = DispatchQueue(label: "label")
let time = DispatchTime.now() + DispatchTimeInterval.seconds(2)
q.asyncAfter(deadline: time) {
block()
}
//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确定需要逃逸闭包:
// 1. Xcode 会自动提示
// 2. 像上面的例子, asyncAfter函数的中的闭包已经加有 @escaping 关键字
}
//调用闭包函数
taoyi {
print("逃逸闭包的使用")
}
6.3 解决循环引用
// 定义一个 Class
class WeakPerson {
var block:((Int)->())?
func test() {
// weak var weakSelf = self
// unowned let weakSelf = self
block = {
/** [weak self] */[unowned self] (a) in
print(self, a)
// print(weakSelf ?? "")
}
block!(9)
}
deinit {
print("释放了", self)
}
}
var wp = WeakPerson()
wp.test()
wp = WeakPerson()
由以上代码可知,解决的方案有如下4种:
// weak var weakSelf = self
// unowned let weakSelf = self
// [weak self]
// [unowned self]
unowned 相当于 OC 中的 __unsafe_unretained。
七、控制器中的代码布局
这里说的控制器代码布局,仅仅是一个例子,只要是 Class 都是同样的套路
在 OC 中,默认的代码结构是这样的:
#import "HomeController.h"
@interface Home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Home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Do any additional setup after loading the view.
}
@end
核心的代码都是写在 @implementation 与 @end 之间,如果要将其中的功能分开,只能是通过 分类 或者直接另建文件。在 Swift 中,默认的结构是这样的:
class Home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
}
全部的代码,都是写在第一个大括号中。但是可以借助 extension 来做分割:
/// 系统相关函数实现
class Home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 Do any additional setup after loading the view.
}
}
/// 登录 相关的函数实现
extension HomeController {
}
/// 叫车 相关的函数实现
extension HomeController {
}
/// UITableViewDelegate 的协议函数
extension HomeController: UITableViewDelegate {
}
/// UITableViewDataSource 的协议函数
extension HomeController: UITableViewDataSource {
func tableView(_ tableView: UITableView, numberOfRowsInSection section: Int) -> Int {
return 45;
}
func tableView(_ tableView: UITableView, cellForRowAt indexPath: IndexPath) -> UITableViewCell {
let cell = tableView.dequeueReusableCell(withIdentifier: "id")
return cell!
}
}
/// HGObjectDelegate 协议函数
extension HomeController: HGObjectDelegate {
}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分割,在实际的开发中,可能没有这么简单,毕竟实际的项目的代码更加复杂。
上面简单的代码中可以看到可以通过 extension 做针对性的分离。
八、@objc
@objc 这个关键组合,作用是在 Swift 中实现,在 OC 中使用。
8.1 协议中使用
在协议中,会看到这个关键词。在上面的介绍中,Swift 中的协议一旦被遵循,那所有的函数都必须是先实现的,没有可选函数这一说。换成 OC 的说法就是必选的。在 OC 中没有实现必选方法是报警告,在 Swift 中是直接报错。那么问题来了:在 OC 中是有可选协议方法的,如果这个协议是在 Swift 中实现,应该如何处理呢?
- OC 中如何使用 Swift 中的协议?
- 如何在 Swift 中给 OC 提供可选协议函数?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
@objc
protocol HGObjectDelegate {
// 可选的协议方法
@objc optional func optionalFunc()
}
@objc 代表可以在 OC 中使用,optional 在 OC 中是可选的协议方法。
现在看在 HGObjectDelegate 没有任何的集成,相当于在 OC 中没有继承 NSObject 一样。但是可以直接使用与 OC 中的所有 Class 中。在 Swift 中,这个协议是不能使用在没有继承的 Class 中的。
8.2 函数中使用
在 Swift 实现的函数,是可以很好的转换成 OC 方法的,一般不使用转换,其实在上面也已经有介绍。但是 Swift 中的函数与 OC 中的方法还是有所差异的,比如在 Swift 中有重载,然而。。。。这种情况就需要 @objc 做一下转换。比如以下的代码:
@objc(sumIntWithA:b:)
func sum(a:Int, b:Int) -> Int {
print("Int")
return a+b;
}
@objc(sumDoubleWithA:b:)
func sum(a:Double, b:Double) -> Double {
print("Double")
return a+b
}
一看就懂,无需介绍。
在 OC 中这么使用:
HGObject* obj = [HGObject new];
NSInteger int_Result = [obj sumIntWithA:9 b:4];
float doble_Result = [obj sumDoubleWithA:3.2 b:2.3];
NSLog(@"%zd %f", int_Result, doble_Result);
在 Swift 中这么使用:
let obj = HGObject();
let sum1 = obj.sum(a: 1, b: 2)
let sum2 = obj.sum(a: 2.3, b: 2.5)
print(sum1, sum2)
其它介绍
1、懒加载
在 OC 中的懒加载,就是 getter 方法的代名词,然而在 Swift 中有特定的关键字(lazy)来标识:
// 懒加载
lazy var name:String = {
return "CoderHG"
}()
但是两者有一个极为不同的点是:Swift 中的懒加载只会调用一次,然而在 OC 中如果当前属性对应的成员变量的值为具体某个值(一般都是空值)时,将会重新赋值。
2、链式编程
链式编程,在 OC 中的代表作是 Masory Masonry(感谢评论区小伙伴提醒!)。在 Swift 中的链式编程,其中的一种形式:
// 模仿 Masory
class CalculatorMaker {
var result:Int = 0
func sum(a:Int) -> CalculatorMaker {
result += a;
return self
}
func sub(a:Int) -> CalculatorMaker {
result -= a;
return self
}
}
class Calculator {
static func start(block:(CalculatorMaker) -> ()) -> Int {
let cal = CalculatorMaker()
block(cal)
return cal.result
}
}
let s = Calculator.start { (maker) in
maker.sum(a: 2).sub(a: 3).sum(a: 5)
}
print(s)
// 结果: 4
其实在上面的 Pig 类中也用到了
let pig = Pig()
pig.run().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