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Renee,欢迎您收听新一期的《听流行歌,品古典词》。
我们现在听到的歌曲是台湾女子组合锦绣二重唱过一首校园民谣,名字叫作《天凉好个秋 》,这首歌收录在专辑《美丽与哀愁》里,这个专辑收录了许多二、三十年前的爱情文艺片主题歌曲。在这首轻松的民谣里,小姑娘歌唱了风儿、云儿和鸟儿等美好的事物:
风儿为谁吹过来
云儿为谁走
花儿自开水自流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出自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可是你知道吗?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一点都不像歌里这样轻松愉快。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是作者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的石壁上题写了这首词。
在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词的上片,描写少年时代的自己不知愁苦,即便自己的家园沦陷,被金兵侵占,他也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道何为“愁”。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效仿偶像,去网红地打卡一样,辛弃疾也效仿前代作家“爱上层楼”,比如“白日依山尽,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比如“无言独上西楼”的李煜,比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晏殊,少年时候的辛弃疾爱上层楼,抒发一点所谓“愁情”,其实他是无愁找愁。
到了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那时候的辛弃疾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道,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奋勇,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显而易见。词中的“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他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了仿佛形式,在结构上与上片“爱上层楼”互为呼应。作者过去年轻时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却“欲说还休”。因为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作者是无法直接抒发这种愁怨的,因此欲说还休,转而言及天气,“却道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里还有一句歌词“花儿自开水自流”是出自另外一首宋词名篇《一剪梅》。作者是同样生活在南北宋交接时期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与丈夫分别后,她写了这样一首名篇,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作者难过的时候,“月满西楼”,再次印证了古代文人爱上层楼的潮流,她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抒发愁苦的心情。而在锦绣二重唱的《天凉好个秋》里,却一扫愁绪,变成了“花儿自开水自流”,命运的飘零无助感被唱成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佛系”风格。
我们都知道,“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前半生美满幸福,后半生颠沛流离。这首《一剪梅》是她不幸的开端,之后的《渔家傲》《声声慢》,愁绪越发增长和积深。我们现在正在听的另外一首由《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是上个世纪90年代女歌手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在这首歌里,李清照的婉约愁绪被抒唱得淋漓尽致。
好了,今天Renee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