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史记》的版本里是没有十表和八书的,很大的原因是十表太多了,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不过没有了十表,人物之间的关系就不清晰,十表像一张大网,把史记里面提到的人和事都联系在了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晰了,事件与事件之间因果明白了,我想这就是十表最大的作用吧。
对于十表来讲,可能很多人看不下去,因为他确实没有本纪、世家、列传来的有趣,也没有八书的内容来的广博深邃。但是十表是主线,每一个人物和事件都是上面的点缀,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女大十八变不是历史,历史的本来面目除了当事人本来就无人说的清。我关键在于相同的文字,不同的理解,取决于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透过十表我看到,五帝时代主要靠的是血脉传承,真正决定谁来继承帝位的不是能力,而是他的出身和背景,很多美德,初听起来好像很美好,后来仔细一想,发现很多美德都变了味道。因为美德一旦超出了人性,就会变成神话,逐利是人的本性,古今的能臣雄主概莫能外。没有禅让只有传承,我在看五帝本纪的时候,就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看得到的美德,看不到的恶意。善良和邪恶是事物的两面,但中间还有一个地方叫做平衡,凡事做到了极致就有点不太可信,因为那超出了人类正常能理解的范畴。
五帝时代的很多故事,只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罢了,我们选择相信人的善意、善念、善心。因为遥远所以期盼,因为相信所以美好,也许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历史的真相吧。
夏商周时代出现了夏启、商汤、文武王这样的明君,也出现了夏桀、商纣、周幽王这样的暴君和昏君,但是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明君不过是抓住了时机,顺应了天命,但凡事必须讲究个名正言顺,以有道伐无道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于是乎伴随着明君圣主,暴君和昏君就被制造出来了,还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但凡事情走向了极端就会有失公允,我们会被蒙蔽双眼,看不清前面的路,有走什么样的路,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的平台和高度,同样的记述不同的思考,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究竟是浑浑噩噩,还是眼亮心明。
暴君夏桀和商纣,最大的特点就是灭人性,说实话做为平常人我有点不太理解,酒池肉林怎么看都是传说,我想到了一个道理,没能力不作为的是庸君,有能力不作为的是昏君,有能力有做为的是明君,没能力有做为的是仁君。简单的是非观,事物的两面性,让我们忽视了还有一种中间状态,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的善恶观在我的心里萌芽。
春秋战国是大争之世,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大时代背景下,诸子百家你家唱罢我登场。很多时候能人都是扎堆出现的,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无论能臣勇将皆出自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诸如此类。但是最后获得胜利的是秦,因为他的发展靠的不是一两位圣君能臣,他们靠的是由秦孝公和商鞅联手制定的秦法。靠人传承不过几代,靠制度传承则可成万世之基业,国家如此,个人亦是如此。我们对于子女最大的责任就是传承,从量变到质变,靠的就是传承和持续行动。
秦消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仅经历二世而被汉所灭,不是制度出了问题,而是继承人出了问题,如果是公子扶苏继位,蒙氏兄弟辅政,说不定就大不一样了,坏就坏在了别有用心赵高,不识大局的李斯,不辨是非的胡亥三个人身上,我想到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
楚汉相争很有意思,刘邦手下的能人异士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在沛县老家时的老部下,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玩在一起。另外一类是项羽那方面投诚过来的,这些人就包括有兵神之称的韩信,还有以奇谋见长的陈平。二人在项羽手下均郁郁而不得志,还都险些被砍掉了脑袋。但他们是到了刘邦这里却大放异彩,特别是韩信在垓下一战彻底击败项羽,结束了楚汉战争。而陈平靠其奇谋,助汉高祖刘邦捉韩信,从匈奴人手里脱险,还平定了诸吕之乱。
文景之治和汉武大帝治下,选人用人的标准各不相同,文景之治靠的是黄老之术,汉武雄风靠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同的治国理念决定了选才用人的不同,同样是推行削藩,晁错被汉景帝砍去了脑袋,主父偃也被汉武帝砍掉了脑袋,但是主父偃却将推恩令真正推行起来,达到了削藩的目的。而晁错不过是喊喊口号,替汉景帝做了个替死鬼。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做一个表格,既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又可以记录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每一刻,这点点滴滴间,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