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一枚爱孩子的妈妈,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践行者
正文开始:
中秋节这一天,我们提前约好了去奥帆中心拍亲子照,从早上提前叫起床,到拍完回家,儿子出乎意料的配合,我们在餐桌上探讨这件事,又引发了我对于“合作”的思考。
01.
提前考虑到孩子的需要
早上约的8点,儿子需要比平时早起一小时,7:20,爸爸喊儿子起床,喊了一会迷迷糊糊中,告诉他要带他出去玩,儿子闭着眼睛一骨碌爬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的出行计划安排好了,只是让孩子被动的接受我们的安排,孩子不配合就是不听话了。
而大人忽略了,孩子对大人的计划可能并不感兴趣,比如大人的聚餐,大人的侃侃而谈,孩子根本没有兴趣。如果我们提前考虑孩子的需要,带上玩具、零食,并且在聚会开始必须要坐着之前带孩子出去玩耍,缩短孩子必须坐着的时间,或者大人轮流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可能就会变得合作。
02.
让孩子提前了解实际情况
要出门了,儿子想带上他的绘本,因为我之前跟儿子说过,车上的绘本需要换一换了,下次上车的时候记得带几本新的。可是这次因为不好停车,需要打车前去,不能带绘本,爸爸告诉儿子,我们这次坐出租车,不开自己的车,不能带绘本,儿子很配合地放下了。
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看,遇到问题习惯直接命令孩子,不要带绘本,或者直接让他把绘本放下,他可能不会配合,觉得莫名其妙啊,明明平时我就可以带,但是我们耐心的告诉他,为什么要他这样做,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相信可以获得孩子的理解。
备注:我经常自己带儿子出去玩,儿子有丰富的出行经验,知道坐出租车和坐爸爸的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用的是儿子的经历中可以理解的语言。
03.
孩子需要适度的满足
妈妈画完妆以后,需要等着摄影师拍完上一组,时间有点长,我就带着儿子出去玩,但因为摄影师随时会回来,我们不能走太远。
儿子经常来奥帆中心,所以他远远的看到自己去过的地方,很兴奋的要跑出去玩,可是不能走远,我就用各种办法拖延,我告诉他随时要去拍照了不能走远,他听不懂。我告诉他咱们去找爸爸过来一起玩吧,他也不听,直接爬过台阶走远了。
我背对着他离得远远的,用行动告诉他我们不能走远,眼角瞄到儿子自己爬上台阶跟了上来。
我又把儿子往回带,拐弯的时候看到儿子感兴趣的小火车,我心想也不是太远可以过去看看,于是儿子很开心的跑过去,又爬上小火车玩了一会儿,看到坐在车上休息的爷爷还一直喊爷爷。
过了会儿我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又故伎重演,我们去把爸爸叫过来看小火车吧,儿子居然很配合地走下车,要去找爸爸,一方面,他是真的想去叫爸爸来看,一方面就是因为他得到了满足,如愿去跟自己喜欢的小火车互动了一会儿。(回去找爸爸摄影师还没来,爸爸又陪着出去玩了一会儿)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孩子是需要得到满足的,他吃零食的欲望,他的好奇心,他的玩耍心,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满足,这样的孩子幸福感更高,会感觉更好,而感觉好,才能做的好。只是度的问题,需要父母的智慧来把握。
04.
平等对待,孩子需要尊重
终于要拍照了,爸爸一直担心,现在这个阶段的儿子会不会配合,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儿子已经凸显出他的小叛逆,很多事情都喜欢对着干,比如喝水,我得换个说法,宝贝你肯定不要喝水吧?他就会喊要~
照片拍了几张,摄影师趴在地上看效果的时候,儿子好奇地趴上去,爸爸问儿子,你看叔叔的相机里面都有谁啊?儿子仔细的看看,有爸爸,有妈妈,有cancan~,接下来的拍摄出奇的顺利,让他跑起来,他真的就跑起来,让他慢慢走,他真的就神奇的慢慢走过来,让我和爸爸惊诧不已。
回过头想想,应该是邀他一起看照片这件事,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也让他得到了尊重,不是几个大人指手画脚的让他干嘛干嘛,而是他自己参与其中,也能和大人一样看看相机里的自己,这个过程也让他真正明白了我们在做的事情。或许是这种参与感,让他选择了合作。
05.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这一条是我后来补充的,我们需要孩子配合的时候,通常就是生硬的命令,这无不显示着一种高高在上,一种威严,此刻的孩子总是被要求做事情,有叛逆感也不难理解,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一个自己做决定和参与的机会,相信这种参与感带来的贡献感,可以帮助我们赢得孩子的合作。
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饭,自己决定用勺子还是用手抓,自己决定穿哪一双鞋,甚至自己决定反着穿鞋,这种看似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可以做决定的力量。
比如小一点的孩子,给他一个你可以接受的有限的选择,你自己走还是妈妈抱你走?记得加上一句:你来决定。
比如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请求帮助,孩子,妈妈需要你的帮忙。
比如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真诚的邀请孩子的参与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当然,这样问的前提是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权威,不带预设的答案,真正的了解和倾听孩子真实的内心,这样的真诚才可以赢得合作。
即使是大人之间的互动,也需要互相理解,甚至需要一方委屈求全一下为顾全大局,而孩子不懂这些,他有了自己需要的时候,被强迫的时候,被命令的时候,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肯定不会配合。作为父母很多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我们是围绕生活而生活,不是围绕孩子而生活的,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当下的情形,是永恒不变的判断准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