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学与思1:超越7习惯的效能思维,播种卓越思维

引言:为什么提出第八个习惯

01  为什么提出第八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关于人类品格和效能的普遍适用并永恒不变的原则和完整框架,效能已经是个人和组织进入游戏场的入场券,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选项。在全新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基于效能、超越效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呼唤,即卓越,要有新的思维套路、技能套路、工具套路,所以需要一个新的习惯。如果说七个习惯回答了知识时代的中心挑战,第八个习惯是找到自己心声并激励他人寻找自己心声的一种途径。(如图1)

图1

02  什么是心声?

“心声是个人的独特重要本质——当我们面对巨大套展示会表现出这种重要本质,也正是这种重要本质使我们得以战胜挑战。”

我们首先来了解历史背景,即五个文明时代的心声: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知识时代→智慧时代(如图2)。

图2

比方说,农业时代,农民们用镰刀一镰一镰顶着烈日在地里亲自收割麦子,然后运去晒场,用铁轴滚压,再吹糠皮,然后收获麦粒。工业时代,农民跟着收割机,地里走一趟,麦粒直接进入麻袋拉回家,有的甚至田地里交货买卖。工业时代的效率据统计“比农业时代提高50倍”,与此同时农民人数也在逐渐减少。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是需要思维转换和内心的呼声的。

时代有时代的心声,人和组织也有自己的心声。比方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智能手机刚上市的时候,身边有朋友说不换手机,能打电话就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思维套路根本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接受新思维套路,方能应对挑战。

03 如何应对挑战?

挑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组织层次,追求控制的管理哲学,主要是萝卜加大棒,边引诱边惩罚,如业绩、补偿、培训等;第二是人际关系层次,互相依赖又互不信任。很多人在成长中不断攀比和竞争,造成了贫乏心态,很难做到为了别人的成功而真正感到快乐。第三是个人层次,虽然组织里充满了有才之人,但感觉怀才不遇之人不占少数。

应对挑战需从改变思维模式开始

爱因斯坦说“对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如停留在产生问题时的思想高度,那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如果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就像一个思维地图,如果地图不清晰,不准确,再努力也不能达成所要的结果。就像定位,如果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都将是白白浪费。

新时代的心声——完人思维套路

工作没动力、没有成就感,人与人缺少理解和信任,生活无聊等,可能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不是需要被外界激发或控制的物,他们具有四个方面或元素——身体、头脑、心灵和灵魂”(如图3)。

图3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做出选择的权利,当一个人被看成控制的物和被看成完人时,人们的选择就会不同(如图4)。比方说,当一个人被看成完人受到尊重时,就可能选择快乐合作,衷心奉献或创造性振奋。

图4

亨利.戴维.梭罗说“挥斧砍向邪恶的树枝的一千个人,不如打击其根基的一个人”,《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就是致力于打击面临的重要问题的根基。既痛苦和问题背后有“个人根源,顽固的思维模式和既定传统”。

当我们刻意寻找自己的心声,用完人思维调整自己的状态,我们将会走在由内而外的通往卓越的道路上。


待续

(图片来自原著)

【无戒学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