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行(3)

      今晨叫醒我们的除了漫山的鸡鸣,还有山里农家的劈柴声。还未到六点,山里各家都飘起了炊烟。今天需要打点帐篷行装,伸伸懒腰,听听鸟鸣,起床!

    今天招待我们的是农家女主人自制的馒头,松软可口,还有粽子,鸡蛋,稀粥,均属山里人家自产。临行前,因喜欢上这几天吃的笋干,都是女主人自己晒制,特地买了些带回去。和热情的老板一家挥手告别,我们便启程出发。

      昨天体力消耗比较大,一夜过来,身体各处依然是酸痛的状态,吴越古道就不再去挑战,改道螺蛳湾。

      山路十八弯,仅容一辆车行进的山间水泥路面,幸好路过车辆不多,否则一边山涧,一边山体,实在考验车技和胆量。驱车八公里的路程,我们到达螺蛳湾。水声响彻,该是到达螺蛳湾瀑布了。未经开发的景点,鲜有游客踪迹,我们缓步行进。

      奔流而下的瀑布由两山之间排闼而来,似这股清流将两山冲击开,疾驰飞落。越过水库,攀过山坡。竹林深处,由竹根天然形成的攀爬登点,一步步向上。没有铁匠山的石头嶙峋,也没有昨天密林竹叶树枝的剐蹭,轻松不少,周边也不是悬崖,没有提心吊胆,轻轻松松地翻越过水库。

      山上流下的清泉,一路浩浩荡荡,历经沙石的沉淀,清澈见底。儿子忍不住脱下鞋袜,涉水前行。石头常年浸于水中,难免湿滑。

儿子便匍匐前进,一直走到瀑布落差最大的地方。不一样的角度自然看出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看景常常注意看前面的迤逦风光,殊不知风景的背后是更美的景观。

清澈冰凉的山泉水,在石缝间川流不息,荡涤了水中的一切污浊。

      顺流而上,看看瀑布的水流发源处。寻到一池小鱼,一条小蛇……

休息处风景不错,吊床上歇歇,透过斑驳的树影,晃晃悠悠,我竟有些睡意了。

      移步换景,绕着盘山公路行驶十几公里,找寻所谓仙人洞的踪影。无奈,没有开发的钟乳石洞,光线太暗,最低处得匍匐前进,湿滑幽暗,危险系数太高,不便继续。

    转道宣州谢眺楼,这个因唐代的诗人,因着李白所作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而存名后世。诗歌原文: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相信其中有几句是大家所熟知的。如今的谢眺楼掩映于宣州城广场中间,重修后的谢眺楼也只能默默立足于其间,除了门前广场上一群休闲下棋的老爷爷,其余游人门可罗雀了。一座“怀谢亭”,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李白这位爱游历山水的诗人,他的踪迹为不少名山大川铸上了历史印记,让我们对其诗歌中提到的地名,山地都神往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敬亭山”便离“谢眺楼”仅四公里,岂能错过。

    这座李白曾七次来过的山体,留下了“李白独坐楼”的标志性建筑。但待走近,细看之,才发现作为4A 级的风景区,仅如此噱头,显然没有勾起我们登山观楼的兴趣。

      不早了,虽然才国庆第4天,为免堵车,儿子的一堆作业还等着他,我们也是时候该回家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循着李白的足迹游宣城 撰文、摄影:翁欣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私家地理” 近日有网友在李白墓前,拍到一堆酒瓶子的照片...
    翁欣阅读 7,703评论 0 4
  • 李白作品年表序列 时间 背景 作品 710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 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
    彤同妈妈阅读 14,783评论 0 7
  • 画 其实,当你苦恼于记不住地图的形状、地名时,可以尝试着去画,这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
    小天鹅女孩阅读 3,730评论 0 2
  • 锦心 也许花落成一盏 也许枝卷成一簇 你还在群芳处 执清后的薄条 不记孤身记倩影 不念寂廖念微凉 你还在...
    陈汐年阅读 4,832评论 8 20
  • 送你一望似水柔情玉立湖边与你一湖相思泪 不作些许闹春的停留满山桃花我在夏天里等你 送你一场风花雪月亭亭夜许与你一膝...
    狼眼阅读 1,501评论 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