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大多以孩子为自己的生活重心,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为孩子奉献出自己所有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父母就应该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吗?为孩子付出一切是“好父母”的标准吗?
并不是,老一辈的父母通过减少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孩子的欲望认为是父母的美德,这是一个老旧、错误的概念,有些父母甚至觉得是孩子成就了自己的后半生。
社会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找对象并组建幸福家庭,然后养育下一代,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但这不是人生的唯一标准,不是每个人有了孩子之后都要改变原有人生轨迹去另一条跑道上,父母为自己而活并不是自私,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选择尊重自己的内心。
当你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和追求,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付出,那么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已经开始渐渐失去自我。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已经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把孩子放在家庭中最高的位置,但那可能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甚至还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同时孩子也会失去自己的人生。
一味成全孩子而忘记成全自己的父母,家庭氛围将会充满束缚和压抑。
父母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物质丰富的生活环境,而是当孩子想到父母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力量,感到温暖,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需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思想和追求;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言传身教,才能照亮孩子的人生。点击“个人主页”下方详情,可进入拼说说官网免费领取AI英语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