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主观因素占比相对较大的领域当中都会存在多种多样的偏见。
在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诸多艺术领域之内,来自各种不同的人的偏见尤其多。
由于很多艺术领域当中都具备足够多的主观因素且相对比较缺乏单一而固定的规则、标准,有些人总是会把“很难有单一而固定的标准”曲解为“没有标准”或者“不该有任何标准”,继而随心所欲地轻视、贬低乃至否定任何一种不符合自己的个人喜好或者处于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外的艺术形式。他们总是会顽固地信奉某些根本不符合事实或者会对艺术创作者不利的偏见。即使其他人能够用道理反驳他们的偏见,或者用事实将他们信奉的偏见证伪,他们也往往不会放弃自己信奉的偏见,除非有足够强大的外力能够对他们施压。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无耻的人甚至可能会强行把自己信奉的某些偏见施加给别人,并要求别人必须接受他们的偏见以及由这些偏见而生的行为。
对于大多数真正的写作者乃至文学创作者而言,最狭隘、最愚蠢、最有害的一种偏见当属“天下文章一大抄”。
自从现实世界当中的人开始表达文字内容以来,总会有一部分人抄袭他人的作品、剽窃别人的思想。正常人都应该能够懂得,抄袭他人的作品、剽窃别人的思想应该是和偷窃或者抢劫他人拥有的物品一样的错误行为,甚至可能会是可耻的、应该被及时地制止和惩罚的罪恶。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部分人往往会替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人辩护,还可能公开声称这样的行为是“没什么问题”的,理由还很可能只是“我不在乎”“我觉得没什么”。某些人甚至还会公开抛出诸如“没有一个写作者是完全不会抄袭、剽窃他人的”“没有一篇文学作品不是用其他作品当中的各个因素拼凑而成的”“每个写作者写出来的字、词、句全都是从字典、百科全书、搜索引擎之类的工具上面找来的”之类的观点,并将此类观点一同简化为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再用它为很可能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一切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人找借口。
这种观点不仅完全不符合可验证的事实,而且对绝大多数正常的创作者都有害。它的本质是:否定不同的创作者及其作品的独立性与独特性,继而否定不同的人具备的个性、否定不同的文学作品或者不同的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的事实差别,再从根本上否定所有的创新或者自我锻炼、自我提升之类的行为,最终企图把抄袭、剽窃等一切会损害创作者的实际利益、丑化创作者群体的行为全部合理化,从而危害所有真心实意热爱文学创作、真心实意地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创作者的利益。
任何一种信奉这一类观点的人,全都是对真正的创作者有害的人,也是对真正的读者有害的人。当这样的人的数量、比例在某些现实环境中提高到一定程度,或者他们掌握足够强大、足够一定程度地影响乃至支配他人的力量,真正的创作者和适合他们的读者的实际利益便必然受到损害。
从创作者群体本身和有可能成为创作者的人的角度来看,在信奉诸如“天下文章一大抄”之类的谬论的人当中,必然有一部分人是完全不懂真正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规律的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类型的创作者自然会是不同的现实环境的产物。由于不同的现实环境当中存在的不同之处,以及现实环境当中的各项因素对不同的人起到的不同作用,再加上不同的人拥有的不同目标、不同个人喜好、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创作者必然会创作出在格式上、表达方式上或者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别的作品。即使是在从事相同类别、相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之间,不同的作者也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同、价值观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目标不同等多种不同因素而养成不同的创作方法,并且会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创作习惯不同等多种不同因素而养成不同的创作规律。无论是不同的创作方法,还是不同的创作规律,都会对创作者最终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造成不同的影响。
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样是决定不同的作者创作出的作品之间的差别的重要因素。有些作者可能会对某一种观点持肯定的态度,有些作者则可能会对那一种观点持反对的态度,还有的作者可能会对那一种观点持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完全不发表意见;有些作者可能会对某些体裁的作品拥有某一种理解方式,有些作者则可能会对同类作品拥有其他的理解方式,还有的作者可能会对那一类作品完全不了解或者完全不感兴趣。连这一点都不懂得或者否认的人,很可能根本从来没拥有过任何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对于大多数真正的创作者而言,还是对于所有拥有一定的名气或者地位的人而言,抄袭都很可能成为足够严重的指控。因为,这一类行为不仅是对人成为真正创作者的资格的判定,更是对人的品行、价值观的判定。这意味着,对于抄袭、剽窃之类的行为的判定,不仅应该有切实可行、足以得到所有正常人公认的标准,还应该根据作品的不同体裁、不同格式、不同的具体内容乃至不同的具体语句来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笼统的方式一概而论,更不能只靠某些人的个人喜好或者情绪来判定。
不懂得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创作方法的人,自然很难准确地判断出拥有一定能力、掌握一定技巧的真正抄袭者,也几乎不可能对文学创作、对真正的创作者起到任何好的作用。
另外一种有可能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及其类似观点的人,便是创作能力或者阅读能力低下却不愿承认的人。
这些人最典型的特征是:能力非常有限,还往往不准、不相信、不承认其他人拥有比他们高的能力。他们当中的作者自己没有能力创作出公认的优秀作品,他们当中的读者则没有能力分辨文学作品的好坏乃至给不出任何足以辨别文学作品的好坏的具体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会只为维护自己的虚荣心而拒绝承认某些取得实际成就的优秀作者、某些公认的优秀作品的优秀之处,并且很可能会把那些足够优秀的作品都称为“抄来的”“拼凑来的”或者“没什么了不起的”,哪怕他们根本给不出任何公认的证据或者理由。
归根结底,他们是一群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尤其见不得自己的同类或者同行比自己好的人。因为,优秀的创作者及其优秀作品能够反衬出他们的低劣,高尚的创作者及其高层次作品则能够反衬出他们的低俗或者卑鄙。对他们而言,只有信奉某些貌似对他们有利的谬论,才有在一定程度来逃避现实的可能。
在很多情况下,轻易地信奉某些谬论并且会或主动、或被动的宣扬谬论的人同样可能是智力或者思考能力存在事实上的缺陷的人,也就是那些愚蠢到读不懂文学作品、无法认真思考或者根本不愿意认真思考的人。
这些人往往根本没有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或者分析文学作品的架构的能力,甚至很可能根本分不清“模仿”“借鉴”和“抄袭”“剽窃”之间的差别,更没有任何在事实上鉴定某些人是否真正地抄袭他人、某些作品到底是不是剽窃其他作品的产物的能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往往会把不同文学作品的某些在表面上相似的特征都视为“抄袭”,或者会把某些比较类似的只言片语都视为“抄袭”,还可能会把某些自己没有能力理解或者不符合自己的喜好、认知的内容也视为“抄袭”。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甚至根本没有分辨自己接收到的大多数信息的能力,也没有仔细地分辨自己接收到的很多信息的意愿,只想接受那些让自己感到舒服、能够让自己在情绪上满足的观点。他们的愚蠢程度往往比那些仅仅是创作能力、阅读能力明显地比他人低下的人更严重,也往往很容易信奉并宣扬那些大多数正常人都会感到荒唐的谬论、谣言。
除此之外,信奉并主动宣扬谬论的人还包括那些居心不良并且企图用偏见、谬论误导他人的人。
这些人的目的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通过混淆“抄袭”之类的概念从而让自己的此类行为被更多的人认定为合理,也可能是通过整体性地污蔑某个群体来满足自己的某些利益,还可能是仅仅想要享受操控、愚弄他人带给自己的快感。他们可能真的信奉自己宣扬的某些谬论,也可能在事实上不信奉它们却伪装成信奉它们的样子。但是,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目的,他们的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对除他们之外的所有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实际损害。他们越是公开地声称自己是在“为别人好”,他们便有可能对除他们自己以外的人造成越大的危害。
任何一个不想被谬论影响乃至伤害的人,都应该尽可能地抵制任何完全可以被直接证伪或者不能被任何方法证实的谬论,并且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地反驳乃至反击,无论信奉谬论的人到底有谁、数量有多大。
即使是主观因素占比足够大的领域,只要是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就不意味着“没有标准”,也不意味着“没有偏见”,更不意味着“没有谬论”或者“不能反驳谬论”。在广大普通人的正当权益可能会被侵害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