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公众号关注了一堆,每天刷新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跑了几个城市去参加宣讲会,笔试做到手软,也接到不少面试通知,但是很多都撑不过终面。秋招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收获远不止手里的几个offer。我算是留学生中比较早的一批回国找工作的,提交完毕业论文便匆匆赶回国开始跑宣讲会,跑招聘会,但是过程却是困难重重波折不断。希望我走过的”弯路“能给应届毕业生一些经验和教训: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女,国内文学硕士,英国市场专业硕士。之所以读完国内的硕士后没有找工作,一是因为对出国留学有些执念,二是觉得一辈子工作的时间很长,但是能系统化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机会却很少,所以申请上了自然就该去试一试。
一、定位
在忙毕业论文时,我就已经开始网申了。虽然起步比较早,但是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投递的企业有乳制品公司,教育集团,航空公司,房地产公司,能源公司,互联网公司等,申请的职位也是有管培生,有运营,有行政,有销售。当时的投递目标只有一个——进五百强平台大的企业。没有分析自身的能力以及优势短板,前期的路没有铺好,以至于后来需要一边面试一边调整,错失了很多机会。反观那些很快拿到心仪offer的同学,能力也许并没有很出众,但是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会扎堆在北京上海找工作,去听个宣讲会现场笔试都能遇到同班同学,群面十个里有八个都有留学背景,我开始思考我哪方面更有竞争力。
很多次面试都无疾而终,没有任何通知,苦苦等待的日子太难熬。有次参加国内知名营销公司的宣讲后,得到了面试通知,运营部门领导面试时,只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问,就说:“我做了这么久,见你第一眼就知道你并不适合这个岗位,昨天看你的简历就很纠结,我推荐你去品牌宣传岗位面试一下。”后来,我和HR聊了一下,她给我的反馈是“本公司运营部门更希望招收的是踏实肯干,接地气的新人。” 那是我第一次反思自己应聘的岗位和自身的匹配度,虽然我觉得我能吃苦,也踏实肯干,但是为什么给面试官的印象却大相径庭,即使她阅人无数,但没开口就把我打发走我还是不能接受。如果坚持从事运营工作,是不是该在面试前了解公司的基本调性和该公司运营工作的基本职能,去调整自己的装扮和妆容,塑造一个契合企业文化的形象。如果听从那位部门领导的意见,尝试下品宣岗位,会不会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当然,两种解决方法的前提都是我真正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并愿意尝试,并不是只想把面试糊弄过去。
二、准备
虽然面试过程比较波折,但是简历通过率还是很高的。我觉得我的学历并没有多少优势,甚至也没有相关的实习经验,简历的制作出了模版是花钱买的,内容都是根据每家公司和岗位量身定做的。公司方面,将企业文化贴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像我参加过的一个地产公司,初面只是一分钟自我介绍,能展示给企业的有多少呢,除了这些大家都有的学历经历,更重要的是看眼缘吧。职位方面,虽然我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去支撑简历,但是我可以把做过的活动、项目以相关的思维方式呈现给HR,以运营为例:我是如何拉新的,通过什么手段引流,最终达到了什么成果。之所以很多市场相关的岗位被说成是“门槛低”,因为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比理论基础更重要。
另外,感谢朋友C分享的亲身经历。C虽然没面试几家公司,但几乎逢面必过,而且都是行业领先的企业,但是却有一家公司让他栽了跟头。终面时并没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以为能凭借自己的小聪明糊弄过去,结果换来了严厉的批评,面试官指责了他对面试的不重视及不尊重。他说起这段经历时已经一年后了,“面试的很多过程我都忘了,唯独这个领导这家公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试官当时的神态和所说的每句话我都清楚的记得。”
三、心态
回国后的第一场群面我被吓到了,只是一家稍有名气的公司,但是来面试的要么是海外top大学的硕士,要么是国内985的硕士,在讨论环节更是针锋相对,各显神通。毫无疑问,第一场我就怂了……回家想想,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很独到,甚至出的策划案也很普通,但是那份自信和清晰地表达却是我需要重点提高的。秋招季没有留给你很多时间去成长,很多东西都是边摸索边消化的。有次随便走进一家小广告公司面试,本来想锻炼一下,积累个面试经验,但是经历了近一个小时的盘问后,却被diss说我的肢体语言反映我在说谎。我自然觉得委屈又冤枉,并试图为自己申辩,但那位HRD却对此不以为意。很多次,面试结束后的我走在上海的街头,突然想蹲下来大哭一场,对自己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所失望,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回到家,什么也不想吃,缩在被窝里,被焦虑和压力折磨,但是第二天一大早还是要早早爬起来换上正装去下一家公司面试。
还需要正视的是同学的现况。和我一同回国的同学已经斩获多份offer,天天斟酌的是该放弃高薪外企的职位,还是知名企业总裁办的职位。虽然羡慕,但是我也明白每个人的经历和学历都是不能复制的,要安下心来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切忌眼高手低。还有一些本科同学,工作了三年,已经度过了迷茫期和调整期,有了丰厚的薪水,或是较高的职位。我尝试着平衡这种心态,有选择性的听取他们的建议,来完善我的职业规划。
听了很多经验,看了很多面经,自己跑过自己试过才知道。有人说运营很苦赚的又少,有人说累并快乐着;有人说教育产业最有发展前景,有人说教育产业太密集没发展。小马过河的故事过了这么多年才开始领悟,选定目标后,屏蔽掉一些声音,试着趟一趟,才知道河水是深是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