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崇祯应该是最不该死的末世皇帝。正如我所想,他的确是被骂最少的末世皇帝。
理由一:乱世皆由暴君起,明末贤君不属一
且看之前的末世皇帝们是怎么做的:夏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欺压人民,宠爱妹喜,自比太阳,残忍暴力;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纣,连谥号都是独一无二的,“纣”字,意味着死亡,历史上再无皇帝可以如此臭名昭著;周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周幽王,为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人尽皆知,其荒淫昏庸已经是不必重复的事实。之后的一些,有的虽不是如以上三位一样,但也不适合做皇帝,例如李煜等人,虽无意覆国,却也确实无治国之才,只得以诗伴酒。
这也难怪,毕竟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更何况生于安乐之中的皇子们,早没有了忧患意识,不爱江山爱美人,夜夜笙歌,末世,难免。
但崇祯不一样。他尽皇帝之职,却没享皇帝之福。爱江山,为其除患,魏忠贤等在他手上结束了一生坑害贤良的“光辉时刻”。与此同时,也为死于魏忠贤的手上冤魂昭雪,使得忠臣不枉死,明朝的坚贞事迹,流芳百世(例如杨涟,左光斗等人)。
理由二:锦衣玉食千杯醉,敝衣褴褛筹军银。
许多皇帝,即使气数将尽,也无一点挽救的意思,搜刮百姓,大兴土木,耗尽国财,举国通伤。夜夜笙歌朝朝舞,丝竹管弦之乐,在他们之下变成亡国的靡靡之音。
但崇祯不一样。他非但没有像其他君王一样搜刮百姓,反而从自身做起,为边防战事,粗茶淡饭,补丁衣物(《明朝那些事》里提到,他的补丁是他的皇后帮他补的,为了在大臣面前保留威望,走路都不敢快走,怕被人发现)。也因此,石悦打趣地说到他几乎都要把裤子当掉了。
人都有惰性,皇帝也是人。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逃避,喜欢拖延,喜欢得过且过,喜欢放弃选择。这么说,我们也不能怪君王们在意识到国家将不久亡之后,选择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君王,末世完全是把他们一手造成的,《皇后之死》一书中,柏杨先生就介绍了一些君王,是如何亲手铲除忠良,是奸臣步步高升的。在像伍子胥之类的正义之师面前,那些昏庸无道的君主们变成了面色苍白的小丑,懦弱,卑微,堕落,苟延残喘。
但崇祯不一样。明朝气数已尽,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尘埃落定了吧?有哪个朝代可以经得起皇帝成天到晚不上朝,不见臣的?包括朱由校,天启皇帝,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除了木工之外,不爱其他,重要的是想管也没办法啊,自己关于朝政什么都不懂(别说朝政了,其他也不懂,魏忠贤想陷害别人,和这位皇帝举《水浒传》的例子,结果发现他竟对此也一无所知),哎,封建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显露无遗,让错误的人出生在了错误的时间,坐在了错误的位置(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也是如此的代表),使得悲剧酿成。可怜的崇祯,即使在这个时候,也没有选择放弃,毅然坚持下去。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动力,使得他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努力经营着明朝,陪着他所必将为之付出一生的明朝走完最后一刻的。是责任?是对父辈们的尊重?是救民于水火的爱心,还是``````大概,这已经不重要了吧,过程是他努力了,没有歌舞不休,没有修宫建殿,没有沉迷美酒,这便对得起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结果是,明朝亡,但这又怎么样呢?结果有时候说明不了什么,至少对于评价崇祯来说,没有任何价值,王安石说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是啊,可以无悔了。
理由四:躬亲治国白发密,自缢枯树仍念民。
就算以上一些君王可以做到,那么操劳的早生华发的又有几人?二十多岁,白发皱纹满布。就算上面一条可以做到,又有几人可以在亡国后让自己的妻子自缢,自己亲手斩女儿手臂,害怕他们在清军来犯时遭受凌辱,之后则自己自缢于枯树之下,并在衣服上写到: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我倒是很想知道那些不喜欢他的百姓们看了这个会怎么想?他们只看到了崇祯不断征税,却看不到崇祯为了战事自己也省吃俭用,也看不到在即将灭国之际,他没有感慨自己的身世有多么不幸,而是长叹“苦我民尔!”乱世中,自己已是泥菩萨过江,但仍不顾个人安危,他们如何能理解得了这有苦衷的“重征”。
我倒是很想知道那些讨厌他的大臣,在如他一般亲眼见证前一位在位时,言官互相弹劾,只说话,不办事的局面是如何引着明朝走向灭亡时,是否还会抱怨他残暴如魏忠贤?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可以做好,就一味的埋怨别人,就算崇祯把机会给他们了,他们可以救明朝吗?崇祯是怕了,不敢轻信言官了。当崇祯因为身体不适取消早朝后被言官骂,自己自责不已的时候,他们没有感到一丝的心痛吗?同样作为人,这样身不由己的活着,连生病休息的权力也没有了,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坚持,一直到明朝灭亡。对于“拿臣子当炮灰”一说,反过来说,他不也是明朝的炮灰么?在绝处且不逢生,能理智到他这个境界已经不错了。
他是有机会可以逃走的,就像东汉,像南唐,建一个之后的南明什么的,也未尝不可。虽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如果他这样做,就少可一股坚贞不屈的气节,与国家共存亡的品质,一山不容二虎,倾其一生,敌死我亡,岂不也是透着一股荡气回肠?
写到这,我突发奇想,想查查对于崇祯,除我之外的其他人又怎么样的评价,结果在网上,看到了一副帖子,让我坚定了对崇祯的肯定。帖子的精华部分是明朝和清朝的比较:
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不用说了吧,中国血泪史。
崇祯:“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溥仪:“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过过少百姓,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皇帝,我就不甘心。”
不用细说,显而易见。
看完《明朝那些事》中的一部分后,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部,那里面对崇祯的描写,明朝的灭亡,不知是因为自己追了那么久的朝代灭亡了,而难受,还是为崇祯而伤心,总之,带给我的震撼最大。而对于《皇后之死》,只是觉得那些昏庸帝王刚好让我对崇祯更加佩服。这曲末世的长恨歌也该终了,最后以两首无题诗作结吧!(第一首摘自天涯论坛)
槐花物质离人泪,白绫无奈空寂寥。磐石寡言孤月对,寒风萧瑟毅魄消。
乱世皆由暴君起,明末贤君不属一。锦衣玉食千杯醉,敝衣褴褛筹军银。
有望重燃无做事,无望辛勤苦难泣。躬亲治国白发密,自缢枯树仍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