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厂建于三线建设时期,全名是红原锻铸厂,是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在清峪河畔、丰塬和天齐塬之间的沟壑底部选址建设的十几个生产车间,至今依然正常运转。红原东邻丰塬,西南即是关中平原,也有关中白菜心之称的泾阳和三原的灌溉区。南下紧邻三原名镇鲁桥,当地二五八的桥头集市亦是闻名遐迩。
每天早晚都有班车往返西安和红原,给清峪河两岸塬上、塬下和沿途的人们带来了大城市的信息。虽然工作在偏远的山沟里,红原厂的职工每个月能领工资,在清峪河流域也是经济富裕的独特群体。因此,红原厂配套的商店、书店、农贸市场的影响力很快就超过了孙村、桥头,方里的集市,其中红原职工的购买力在一段时间也是遥遥领先。让人羡慕不已,当地人们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多了一个赶热闹的去处:红原。
沿着清峪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三洪(三原至洪水)公路,路边法国梧桐高大茂密,林荫遮道,途经红原。红原商店就在河岸和马路的西边,一栋二层青砖楼房和门前仅有的一片空地也就成了红原集市的中心。
红原商店的一楼是生蔬商店,有卖猪肉的、有卖大葱大米的,也有当地村民把自家养的不舍得杀的鸡鸭捉到集市换钱的,鸡蛋篮子、菜篮子沿街摆开。市场上,浓厚耿直而又简短有力的关中话夹杂着红原职工的河南话或普通话,正如满街的粗布衣中有几件飘逸的裙摆一样,别致而独特,杂乱而和谐。
一身蓝衣的公安和带有红袖标的纠察不时地在人群中转来转去,打击投机倒把,顺便也把趁机下手的毛贼抓住游街示众。哄闹中挤来挤去看稀奇,也是逛集市必须的一种经历和谈资。街道上的小吃小喝不少,但和桥头集市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大多数都是肩挑手提的简易摊点,也为了行走方便。一头是挑着坛子或者罐子,另外一头则是调料和碗具勺子的豆腐脑摊点,自然是用不了半天功夫就一扫而光。
红原商店二楼比较清净,从南北两个户外楼梯都可以进出。二楼有书籍、文具,以及其它日用品,浏览一圈十几分钟也就够了。带有香味的橡皮则会让刚入学的孩子们爱不释手,更引人的是有圆珠笔芯和生活小用品,带有橡皮的铅笔和指甲刀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买来的圆珠笔芯回到家里,找一根小竹棍稍加加工就可以用上半个学期了。多色的笔芯就比较奢华了,甚至可以模仿老师来评分打勾。
大人们为了变卖一些自家出产的东西,用以换取购买家里日常用品的零用钱,在家里或是去红原的路上都会允诺和答应一些孩子们的需求,这样,一路上嬉闹不宁就多了几分欢笑和平静的等候。大点的孩子们也会相约而去,有时是贩卖点小东小西的,有时专门跑到车间去洗澡的,也有什么都不干胡转乱看的。大凡经过车间门口时,都装模作样作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掩盖突突直跳的心脏。现在想来,那是更多只是门卫叔叔们的理解和同情而已。
红原沿清峪河河谷两岸布局,工人们上下班的自行车和潮水一般涌来,黑压压灰蒙蒙地一片瞬间随着下班号音蔓延开来。他们的脚步总是急急匆匆,在乡下人的眼里则充满了疑惑。一时间,工人们上下班的穿着打扮对这些躲避在路边让行的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便是一身油腻腻的工作服,那也是吃国家饭的标志。两岸天齐塬和丰塬上的人们来回都要爬坡,大多步行。去时下坡倒也轻松,负重归来则汗流浃背,只有兴奋的孩子们不知道累,大呼小叫,一路狂奔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