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集中阅读的是儿童早期教育相关的书籍,有《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的学习型大脑》、《把幸福还给孩子》、《童年的秘密》《儿童教育心理学》等等。基本上都是经典著作。看后受益颇深,一方面感叹自己没有能更早的接触到在幼儿教育方面先驱者们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又感觉到如饥似渴,像李跃儿老师说的那样,恨不得张开全身的每个毛孔去吸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来说,真的如获至宝。感谢他们的研究!
通过阅读,让我重拾了对儿童教育的热情,坚定了我一定要在儿童教育领域做一些贡献的决心。这样说绝不是一时的冲动,因为我和幼儿教育,真有几次失之交臂的经历。
记得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有个师范类的中专去学校招生,我妈说她差点就给我报名了。因为觉得女孩子读个师范挺好的。而且那个师范条件很好,不光读书不用花钱,还有补贴。所以招人也很苛刻,要求是学校的尖子。
然后是初中高中六年,我是班里的“小老师”。许多同学都找我讲题,老师课堂上他们没听懂的,作业不会做的,都会找我讲。这个过程反反复复的锻炼着我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我也因此收获了非常扎实的学习基础。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内容,我需要至少讲5遍,多的时候10遍都是常事。就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那时候流行靠理工科学校,师范和财务类都是理科生的第二选项,所以我第一志愿报了差不多刚够着的学校,而我的第二志愿是师范院校。现在想想,还真是遗憾。如果当时没被第一志愿录取,或许现在又是不同的一番景象。
除了这些差点进入儿童教育领域的经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萌生过一个念头,就是开办一所学校。
我也不知道是因为看了很多教育失败的例子,还是总结自己多年求学的经历后思考的结果。反正我那时候就一直梦想着自己可以建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那是一所理想的学校,老师们热爱孩子,用对孩子的爱浇灌孩子们。而孩子们则是自由自在的成长。孩子们爱上学,在学校里可以随意探索,没有应试教育,也没有所谓的“问题孩子”。但是那时的想法仅限于此,可以说是头脑当中的乌托邦型的校园。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是从氛围和感觉上描述出了这样的一个愿景。
而随着自己亲身亲历了女儿的成长,再到从书中汲取前辈们的对于儿童教育的真知灼见之时,小时候那个念头又变得强烈起来。
因为我真实的感觉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对孩子们友好的环境,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真正以培育的心态对台孩子的环境太少太少了。少到让人绝望,特别是想着自己的孩子也会如自己一样,早早走入这个大环境,经过所谓的“学校”改造,变成逐渐放弃自我,变成流水线生产出的格子里应试教育的孩子中的一员时,心里就特别不是个滋味。
孩子们那么小,本不应该这样粗暴的对待他们。我说的粗暴,不是传统的打骂责罚,而是被当做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的粗暴。比如被强迫和不喜欢的人打招呼甚至亲吻,比如正专注一件事的时候被无关紧要的理由打断,比如孩子刚刚萌芽的想象力被嘲笑和无视,比如被硬拉着去学所谓的兴趣班,比如孩子们打架了不由分说把先动手的打一顿,比如在应该玩儿的时候被教育小手背后,填鸭式教孩子认字数数,被灌输1+1只能等于2,从小学开始背负升学重担知道高考结束,进入大学恍然发现,人放松了,自己出了一个录取通知书,青春的回忆竟然接近空白,等等等等。这样的环境,是我们成长的真实写照,也催生了我们这代人永远挥之不去的痛。但是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孩子们,不应该再走同样的路,他们应该吸取我们的教训,在更符合人性的环境中成长,不是吗?
所以我特别想,在自己今后的生命力,为儿童教育贡献一点力。或许我不能成为一名老师,但是我愿意在这个领域也投入我的人生,在吸取这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将这些理念实践出来,也尽可能的将这些传播给周围更多的父母们,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心里特别兴奋,就好像找到了改变世界的起点一样。我不知道我可以影响多少人,但是我愿意付出真心和努力。
感谢读书,感谢前人的研究,让我得以看见和重拾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