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论语》第96天——聪明人,决不会逞囗舌之能


公冶长篇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囗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囗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行仁,但何必要囗才善巧呢?”

【解读】

雍,是指冉雍,字仲弓,是孔子的学生,在孔子弟子中排名是德行科的第四名。

佞(nìng),指能言善辩,有囗才。

孔子曾说过,“刚、毅、木、讷,近乎仁。”其中,“木”和“讷”就是少说话,不要逞口舌之利,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于“仁”的境界。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孔子比较反感“巧言令色”。因为,口才好不见得是好事,有的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但如果没有原则,颠倒黑白的话,就让人分不清是非好坏,对一个团体而言,是不利的。

所以,不光是孔子,我们普通人也会提防和讨厌这样的人。本章孔子借别人对冉雍的评价,再次对好逞口舌之利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孔子说“不知其仁”,说明行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别人都说冉雍是个好人,是个善人,但在孔子的思想中,善人和仁者是有所区分的。

善人是指行善的人,社会上认为什么是善事,他就去做。

而仁者不同,仁者有两个特色:一是知道为什么要行善,人性向善,由内在引发而去行善;二是仁者为了行善可以牺牲生命,但一般的善人是做不到的,让我做好事可以,但要牺牲生命去做善事没有道理,但仁者了解这一点,叫做杀身成仁。

这章孔子要表达的思想是,口才好不好与行仁,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凭口才与人争论,没有赢家,即使赢了,也会失去人心,或者只会使事情更加糟糕。

在生活中,有些人不但反应快,口才也好,喜欢高谈阔论,炫耀着自己的才能有多么出众。可是,人生不是一场辩论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此“强势”,早晚是要吃亏的。

其实很多时候,言辞是很苍白无力的,如果不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就算是口若悬河也无济于事。

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应该学会谨言慎行。要知道,在他人面前逞口舌之能是毫无意义的。

与您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①。”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囗给②,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Li止于至善阅读 3,349评论 0 0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09评论 1 16
  • 莫逞口舌之能 蜗牛拆书之《论语》:公冶长第五5 5、5【原文】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阅读 5,542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18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11,340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