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探望父母亲,父母都主动特别对我示好,一会儿问我吃不吃苹果,一会儿问我喝不喝水,好像我骤然间回到了学龄前。起初有些不耐烦,后来习以为常,安心接纳,因为我看到他们眼里爱的光芒。有时我也会装装小孩,撒撒娇,逗他们开心。
最爱吃父亲的鸡蛋糕,百吃不厌,但总做不好。今天老爸拖着腰疼,给我做鸡蛋糕,还把我叫到身边亲自演示做法,做好了还非要我先尝一下,我拒绝了。过一会儿,又夾来一片肉要放到我嘴里,我又友好的拒绝了,我看到老爸有些尴尬,我解释说,等我妈回来,不想破坏菜品的完整。无论如何,心里还是暖暖的。
今天临走之前,我告诉父亲我要走了,父亲在床上答应着,没有起身,可能父亲也老了。母亲一如既往送至门口,我伸过左脸,又伸过右脸,请她亲亲我,她认真的亲了我。相当于吻别吧。一时间,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再多些甜蜜美好!
在父母眼里,我是好孩子,孝顺,像男孩一样的顾家,护家。我也爱我的父母,凡事力所能及,可是为什么我有时不能与父母很亲近呢?为什么我们总有莫名的距离感?今天我来总结一下,也看看自己的内心。
1.父母关系不和。我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打打闹闹,我见到的恩爱太少了。亲戚之间也不够和睦,所以我对家的感觉是淡淡的而又十分渴望。我最羡慕大家族经常聚会,热热闹闹,互相关心。父母关系不和,加上谋生的辛苦,给孩子的亲子时光太少,感情上不足够亲。
2.在我人生转折点,大学毕业去向问题上,他们太跋扈的要求我回大连。而回连后至今的种种不顺让我对父母有所怨恨。虽然我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在我自己,不能全怪父母。而我自尊心太强,没有过如意的生活,也认为给父母添忧,深深自责,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与父母相处。
3.父母一生勤俭,太看重钱。对外人很大方,对自己和孩子却很抠门,来客拿出最好的招待,把差的留给家人和自己。我和妹妹盼望的一条围巾却送给了干女儿。其实都是贫穷和虚荣心惹的祸。记忆里父亲给买过一件红衬衣,蓝外衣,可能是我12岁时的本命年吧。小时候记得喜欢的粉裤子穿了很久,有时没干透都穿上去上学。妈妈给做过几件衣服,比较喜欢。一想起还很温暖。可惜太少太少。多数时光穿妈妈的旧衣服,妹妹则穿我的旧衣服。在那段感觉最敏锐的光阴里,没有好吃好喝可以理解,也很少父母的陪伴,拥抱,聊天与游戏。因为他们自己自顾不暇,还要面对各种生活的难题。
4.父母虽然踏实,本分,但格局小,不能给子女方向和指引。对子女限制多,鼓励少,还比较固执,干涉多,往往还不承担干涉的结果,明知有错也不道歉,只强调自己是好心,为了孩子好。家庭事物几乎没让孩子参与过。多是服从,感觉子女好像是客人。
5.可能是家事的影响,父母和我的孩子关系也远,互相有爱但是喜欢少了很多。
我想,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他们的对父母的感情都是爱恨交加。因为两代人总是有价值观的差异,而且都有一种为对方好的干涉。在大大小小的生活细节中,爱恨交织,甚至错综复杂。爱时可以粉身碎骨,恨时希望从未相识,永不相见。有时恨多,有时爱多,家务事永远断不清,理不透。
我对于父母比较孝顺。孝多,顺也多。但很多的顺违背了我的心,只为他们高兴,却难为了自己,甚至造成了悔恨和遗憾。太懂事的孩子只能是苦了自己吧。所以近几年随着生活的阅历,我越来越感觉不能再那样活了,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之舟,因此可能我的青春期逆反期在45岁时才到来!!多希望我现在是青春年少,我们重新来过!!所以我对父母孝多顺少了,敬意也少了很多。面对他们的老去,我心疼 ,可我也希望我有自己的自由领地。
今天和朋友聊了很多人生,涕泪交流,既往矣,只求来者可追了!几年来,我和父母间有了一些默契了,大家互不干涉自己的领地。无论如何,对父母,我还是爱多于恨多于憾。父母作为农民,作为社会底层,他们有他们的苦,他们已竭尽全力给了我和妹妹生命,给了我们教育的机会,给了我们他们能给的最好的平台了,无论心里距离远近,我们是他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根基。虽然有恨和憾,但是我依然从内心感谢父母,感谢妈妈,感谢爸爸!
今天算是一个清理吧,我会尽量避免在孩子身上犯父母的过失。今后减少我“青春的叛逆”,心存敬意的去理解父母,照顾父母,关爱父母,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不让他们再担心了。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说白了还是我这个女儿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白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怎么有出息去和父母较劲呢???好在父母还健在!从今天起,和自己和解吧,和父母和解吧,和世界和解吧!好好清理自己,走出小我,走出小屋。
来日不多,好好珍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