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彻的名头很大,都说他是一代武侠电影宗师,但道长认为,张彻虽有才华,但在电影上的艺术成就有限,他对电影事业最大的贡献,是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人才。
张彻本名张易扬,1922年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1949年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在此期间,张彻经人引荐认识了蒋经国,因受其欣赏提拔而从政。
《阿里山风云》既是台湾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也是张彻的处女作,由张彻作曲,周蓝萍、邓禹平填词的电影主题曲《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传唱至今。
1957年,张彻弃政到香港发展,因导演文艺片《野火》传出与女主角李湄的绯闻,遭到国泰导演集体“逼宫”,颓丧之余便用“何观”、“沈思”等笔名在报上写影评,没想到因为见解独到,反而引起电影公司的注意。
电懋的宋淇来找张彻写剧本,张彻兴高采烈地当场答应,那知道第二天,邵氏的邹文怀也来找他,张彻虽更心仪邵氏,但无奈已答应宋淇,只好先在电懋呆满一年,之后再进邵氏。
张彻进入邵氏后呕心沥血地写了个剧本《一毫钱》,由邹文怀推荐给当时炙手可热的李翰祥,可能碰巧那天李翰祥心情不好,他看完剧本,往邹文怀桌儿上一摔,嚷嚷说:“这叫做什么剧本?”,说罢扭头匆匆走了。
此事开启了张彻的攻击模式,从此笔耕不辍地对李翰祥口诛笔伐,其中一些名句流传至今,比如:“李翰祥是一代霸才,然而亏在太有算计,好比一个锦衣银甲的霸王,腰间却露出半截算盘”。而美工出身的李翰祥也不甘示弱,撰文对张彻进行反击,两人骂来骂去,最后还是邹文怀看不过去,出面平息了战火。
为了学习摄影,张彻在写剧本的同时,向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徐增宏学习,并充当他的副导演,徐增宏虽经常骂张彻,但待他倒不薄,没多久便说动邵逸夫,让张彻试着当导演,1964年,张彻独立执导黄梅调电影《蝴蝶杯》,但邵逸夫只看了几场戏就大为摇头,批评说“烧掉”,换导演袁秋枫重拍。
不过张彻没有气馁,请求邵逸夫给多一次机会,邵逸夫答应再试一次,让他用黑白底片拍《虎侠歼仇》,这是张彻在邵氏导演的第一部武侠电影,剧中主演王羽和罗烈、郑雷三人,成为张家班的第一代弟子。
王羽是台湾歌手王馨平的老爸,在当年是个爱打架的叛逆小伙,《虎侠歼仇》成绩一般,但新人王羽还是凭此片走进了观众的视线。
1967年,《独臂刀》横空出世,叫好叫座,不但票房冲破百万港币,而且掀起了新派武侠浪潮,王羽成了红极一时的武侠片大明星,张彻则成为香港电影史上首位单片票房超过百万的大导演,从此别号“张百万”。
《独臂刀》的编剧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影片火爆之后,张彻和倪匡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合作。
倪匡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写过一副对联吹自己,但却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吹自己给两个牛人帮过忙,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不过这两件事倪匡做得都不怎么样,替金庸写《天龙八部》,写得一塌糊涂,还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而替张彻写的剧本,情节略显单调,对白过于浅薄,但我们可以从对联看出,倪匡对张彻和金庸都推崇备至。
从《独臂刀》开始,张彻接连拍摄了《大刺客》《金燕子》《十三太保》《新独臂刀》《马永贞》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武侠电影,用男性的阳刚打破女性的阴柔,一改女性角色占主导地位的黄梅调风格,开启了以男性为主的新派武侠时代。
张彻武侠片的特点是阳刚,暴力,血腥,男主角几乎每次打斗都要脱掉上衣,以一身肌肉示人,然后以一敌十,最后浴血而亡,出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喷的,射的,涌的,淌的,血肉纷飞,眼花目眩。
因张彻爱让男星袒露以显雄壮,李翰祥爱让女星袒露以显性感,后来有人调侃道:“邵氏两大导演,均好剥人衣衫。”
1968年,张彻拍摄《金燕子》,男主是王羽,女主想找因《大醉侠》走红的郑佩佩,郑佩佩早就知道张彻的电影一向以男性为主,不太愿意接他的戏,张彻便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来说服她,说她才是真正的女主角。
但郑佩佩演着演着,发现虽然片名叫《金燕子》,但演金燕子的自己却完全沦为配角,变成王羽和罗烈两位英雄恩怨情仇的一个陪衬,于是非常的不满,直到后来老了,谈起此事,对张彻仍然大有微词。
1969年张彻拍了一部时装片《死角》,主角是从几百人中招考的狄龙,配角是他从《金燕子》发掘的替身演员姜大卫,该片风格怪异,票房惨败,于是张彻启用姜大卫为男主角,主演影片《报仇》,该片让张彻获得了亚洲影展最佳导演,让姜大卫摘得影帝桂冠。
1970年,邹文怀离开邵氏自组嘉禾,走之前找张彻一起离开,但张彻却幻想着等邹文怀走了,自己能坐上邹文怀那一手遮天的位置,没想到邹文怀一走,邵逸夫直接提拔了方逸华,与此同时,他的爱将王羽亦出走台湾自立门户。
王羽的出走,让原本写给他的《鹰王》,主演换成了狄龙,张彻也开始着力打造新一代双生:姜大卫与狄龙,拍摄了大量展现男性情谊的双生电影,如《无名英雄》、《拳击》、《新独臂刀》等,张家班改朝换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