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玮莲

不管我走多远,除夕我要回家乡。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年),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年)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烟花,来驱除夕(年)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我的家乡,记忆中除夕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神圣又喜庆,严肃又神秘的除夕仪式,让年味一下子就浓起来了。

年年除夕,今又除夕。

除夕的天空

除夕之日,高远的蓝天淡淡的白云增添了除旧迎新的喜庆。小院外那些高大的槐花树和云儿秘语着春语,喜鹊窝里落满了阳光。婆家的小院环抱在这些古朴的树木之中,冬日褪去华袍的树,裸露着枝干,清晰着生命的纹路,给了我一种向上的力,更像大写意的水墨画。

青雕门楣

北宋词人晁补之迎新辞说:“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看,大门、屋门、窗楣、门楣上,早已新桃换了旧符,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小院里洒扫的干净整洁,屋内更是一尘不染。过年好,过年好,除旧布新,岁岁更新,日子才有奔头。

                古槐映冬晴,

                鸟儿唤春归

                  青雕福楣新

                  又是一岁春。

                                 

新桃换旧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浓浓的年味更在堂屋正面地上的那张供桌上。潍北农村的习俗,除夕,午饭过后家族中所有的男人要去祭祖,放鞭进香,然后请过世的先祖回家过年。堂屋正中窗子上要挂上帘子,家堂影挂在上面,供上主,摆上蜡台、香炉,各种供品,稀罕的瓜果、糕点、鱼、糕坨和五个大馒头,根据老人们在世的喜好,摆上酒烟茶。除夕这天,婆婆会一声一声地叫我,孙你干这,孙你干那,孙你拍个照片发给济南大爷看看,我就应着,好!好!忙碌着。

供桌上的东西摆好后,我开始包除夕和年夜的饺子,年夜的饺子还要包上钱和枣,寓意年年有钱,日子甜蜜,谁吃到都会格外高兴。婆婆就不住脚地拾掇她那些物件,没完没了地擦抹,小心翼翼地擦得一尘不染,那一对祖上留下的蜡台被婆婆擦得光亮光亮的……,四点多她还要例行去祭奠公路,祈求一家行路的平安。这些传统风俗,给了年一些别样神秘的味道!

供桌

记得早几年桌上还要摆放上老祖父,老祖母的照片。对于先生家祖辈的了解也是从过年摆着的这些照片开始的,慈眉善目,俊秀的老祖母,和善儒雅严肃的老祖父。祖上是做药材生意的,柳疃街上那些记忆中的大青砖瓦房曾是婆家祖上的药房,因为老祖父兄弟中有一人被绑了票,赎回花掉了好多钱才,而一度消沉,家道开始一步步败落,再后来便是土改,仍然划了不好的成分,影响了公公一代人的求学和婚姻。但我的公公、大公公和老大姑尽管失去读大学的机会,都不失儒雅斯文之气,我始终敬重他们。有一年婆婆不知听谁说,不能摆过世老人的相片,从此,供桌上就不再摆了。

夕阳映着蓝蓝的天,给苍茫的冬涂了一抹的红,除夕的鞭炮声在夕阳的余晖中此起彼伏,家家户户传递着辞旧迎新的喜悦和祝福,愿来年风调雨顺,康乐幸福!

除夕最热闹的是除夕的夜,一家人一起守岁,或围炉嗑瓜子,话家常,或一家人聚在一起打扑克,如今添了守着手机抢红包,等待春晚的开幕。

最神秘严肃的是发码子,放鞭炮,吃年夜饭。夜里大约九点就隐约有了鞭炮声,渐渐密集,响成一片,各家起来生香烧纸敬天地,接财神,孩子们都会从长辈手里领到压岁红包,家家欢天喜地,祈求来年的顺利平安,财运旺盛。然后又是疏疏落落,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延续到了凌晨……

因为传统和风俗,年三十的夜就有了很多讲究和禁忌。不能随便乱讲话,出嫁前在娘家这一夜母亲是不让随便说话的,这年夜也就格外神圣和神秘。要说都是吉利的话,“破、坏、瞎、翻、死……”这些字眼一例不准出现,一旦说漏了,便会自责,也不让大声说话,这传统也一直植根在我的内心。说话还真是门艺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因时因境说合适的话,怪不得朱自清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话不是件容易的事》。

嫁到婆家,过年的仪式大同小异,婆婆注重的是仪式,而她自己说话都是随意的,比如我在娘家时,下饺子偶尔有破肚的都是叫“挣了”,而婆婆随口就是“破了”,方方面面的用词不一样,年味也就有了差别。娘家年夜的灯是一晚上都亮着的,而婆婆嫌浪费电,是不允许的,结婚好多年我都不习惯,渐渐也就不在意了,顺就是孝吧!三里不同俗,心里都寄予着对日子的一份美好期盼!

年夜接完财神,吃完年夜饭,接下来就是村子里家族式大拜年,一家子的老少集合,在外的游子大都回家过年,难得一聚,男女各一帮,一个一个的团队,一家一户挨着拜年,进门是各个辈分的喊叫“过年好,给您磕头了”,前呼后拥的,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喜庆吧!以前磕头是很严肃的事,后来就有了滥竽充数的,再后来觉得是陋习的就自作主张只跟着拜年,不磕头了。自我记事起,潍北的农村里就沿袭着这一传统,今夜我也想只拜年,不磕头了!

新年的钟声响起,繁星闪烁,这是一个神圣的、神秘的、载满希望的夜,一元复始,永怀遥远的梦……


作者:玮莲(孙志华),爱生活,爱美的一切事物,喜欢大自然,平日喜欢写随笔、散文、诗,分享给朋友们,传播美和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之所以特别,并非是年三十,而是我得到了一个重大批示,爷爷和爸允许我不再只写猪圈、鸡圈等小对联了,而是连...
    溪元玉仁阅读 735评论 5 6
  • 2017年的除夕,也就是2018年的2月15日,是我人生第66个春节,人生短暂啊!岁月像流沙从指间一眨眼滑过。 今...
    efab227f5376阅读 903评论 35 49
  • 现在过年都会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常常会怀念小时候的春节。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和他的几个兄弟姐妹都在上海做生意,在相...
    小灰兔讲故事阅读 245评论 0 0
  • 原来心里真的只能住一个人,一个人来了另一个就走了。而现在我的心底却是你。即使你已经和我说再见,或者说连再见都没说。...
    超级玛丽打怪兽阅读 161评论 0 2
  • 检视阅读是什么?如何掌握这种阅读方法?为什么要检视阅读?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了解到原来这种方法是每个人都必须...
    DQJY阅读 57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