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
一、用好“数线”
在一年级认识数时最常用到的就是数线了,数线上的数有规律,有方向的排列,使抽象的书数在可以看得见的线上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将数与位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既有助于理解数的顺序搭着小,有助于理解数列的规律,而且也有助于理解运算。例如5+6就是在数线5上,向右继续数6得到11。
二、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线段图是理解抽象数量关系,形象化,视觉化的工具。
例如:妈妈买了2kg的苹果和5kg的梨,共用去10.8元。一只买2kg的利益可以买1kg的苹果。每千克苹果,梨各多少元?这个问题中信息复杂,数量关系不明显。但是当我们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以形助数,用线段图对比呈现苹果和梨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就一目了然。
三、借助面积模型理解分数及其运算。
在初步认识分数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于圆的面积模型来理解。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学生通常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为什么要通分,我们借助面积模型。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平均分得的分数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直观的理解通分的必要性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四、渗透直角坐标系思想,初步感知函数关系与图像的结合。
在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将座位平面图抽象为直角坐标系,建立数对与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载体。
有了对直角坐标系的初步认识,学生在学习正反比例关系式就可以把具体这种关系的两个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实际上就是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借助于形象的图像来深入理解抽象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