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上,又有什么能比我想做、我要做的兴趣驱使更有力量的呢?当然没有,金钱也不行。
1
为孩子的劳动计酬,弊大于利
多年前看到一个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想了想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而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人们会忘了初衷:
原本孩子们是为了自己而玩乐,最后变成了为钱而玩乐,当钱的回报低于期望值的时候,他会觉得不合算,进而放弃玩乐。
连玩乐这么愉快的事情,也能因钱而放弃,那么劳动呢?学习呢?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父母为孩子的家务劳动付酬的教育观点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
有一段时间很火的做法是:和孩子签定家务劳动约定。
如扫一次地5块钱、刷一次马桶10块钱、晒一次衣服6块钱,等等。
孩子干完活后,家长还煞有其事的验收、点评、结帐。
告诉孩子:这是你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收入,你可以自由支配。
然后美其名曰: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又或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而实际的结果,其实是弊大于利:
第一,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这样做并不能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反而会让他失去对家庭的责任感。
既然是以报酬换劳动,若报酬低于他的期望值、或没有报酬的时候,他就不会付出劳动。
同样的,你希望他有任何的付出,他都会习惯于与你进行支付谈判。而他做为一个家庭成员,该为家庭付出劳动的责任心,也会因此而缺失。
这种培养方式,或许能培养出一个有价值交换意识的孩子,但他一定也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孩子。
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会着眼于计较眼前的收益,而无法将眼光放得更远。
他将无法从精神回报、远期回报这样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
第二,亲密关系建立困难:
为劳动付酬,是一种雇佣关系、或说交易关系,而不是正常的家庭成员关系。
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有着天然的不同。
家庭关系的亲密度更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感情和家庭责任来维系、界限域值相对小;
社会关系的公平性更好,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公平交易与社会责任来维系、界限域值相对大;
如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来处理家庭关系,就会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成员之间也很难表达亲密与爱。
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在需要为家庭付出的时候,天然的就会想到自己能得到什么?自己的这种付出价值多少?
这样的思维方式,还能指望他无偿的为家人付出吗?当然不能。
2、不当的奖励,将毁掉孩子的主动探索能力
这里还是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关于“功能固着”的心理实验:给你一根蜡烛、一盒大头钉、一包火柴,作务是要把点着的蜡烛固定在墙上,燃烧的蜡油不可滴到地上,怎么办?
百分之九十的人,会想用大头钉把蜡烛直接钉上墙,结果蜡烛会碎掉。
正确的做法是,用大头钉将盒子钉在墙上,然后将蜡烛点在盒子里即可。
这个实验的本身目的是想说明“功能固着”的心理定势,具体不在这里解释(文未会有说明),我们重点来看一下继续的实验:
我们对实验者说:
如果最快找到解答的前十名可以得到一百块,其中第一名可以得到一千块。
我们是不是会认为:
有了这个奖励,大家找到正确方法的速度会加快、找到正确方法的人会更多?
事实刚刚相反。
有了金钱的奖励后,找到解答的人数反而变少,速度也降低了。
在加大奖励后,效果更差。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
金钱会给人激励,但一有钱,兴趣就会变成任务、任务就会变成竞争。
在这世界上,又有什么力量能比我想做、我要做的兴趣驱使更有力量的呢?当然没有,金钱也不行。
后来,心理学家将实验改变了一下,奖励的结果却有很好的效果:
即:将大头钉、纸盒分开拿给测试者,那么奖励与解开的速度便成正相关。
因为将大头钉和纸盒分开,人们不会将纸盒的功能固化在装大头钉上,也就能想到它其它的功能了。
所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奖励用在“创意”、“想象”的方面,不但没用,反而会有反效果。
但用在明显容易、不用复杂思考的工作方面,奖励就会有效。
通过这个故事,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们有父母会告诉孩子:你考100分,我就奖励你30块、90分20块…….以此类推。
用金钱来鼓励孩子取得更好的分数,我们可能得到这样的孩子:
第一:
为了得到奖励,会将注意力放在分数上,而不是知识上。
实际上分数是为了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工的,这样以来,本末倒置。
第二:
为了得到奖励,也就为了得到好分数,孩子会在失分处花过多的时间和功夫,从而减少了其它知识的接触和吸收机会。
比如说去思考知识里更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有更多时间娱乐或交友,等等。
第三:
在分数面前,会更关注分数带给自己的金钱损失,而不会关注知识本身。
同时,也会失去对知识的好奇心、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的孩子最多只能做一个工匠,却不会更好的想象力与创意能力。
第四:
学习是为了钱,不给钱就失去了学习动力。而金钱奖励分数的手段,却不能用一辈子。
所以,金钱奖励或许能取得一时高分的好效果,却损失了孩子对知识喜欢和探索的机会,从而使他失去了发展想象力与创意能力的机会。
当然是得不尝失。
3、经济思维的培养,不在家庭内部的劳动与付酬交易上
家是一个讲感情和培养责任感的地方。
在孩子参与家务这件事上,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
家庭成员在家务事上没有推托,这是榜样;同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在意他做的好坏,而要在意他是否愿意去做;
第二:
让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稍有难度的事情,或者制定家庭劳动日,培养他在家庭里的参与感,同时让他有成就感;
第三:
对孩子在家务上的付出,依然表示感谢,这感谢可以是一个夸张的赞扬、一个大大的笑脸、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告诉他:因为他的付出,爸爸妈妈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孩子经济思维的培养,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方式:
第一,家庭内部:
给孩子看自己的理财计划书,让孩子知道理财是什么;孩子不一定能懂得全部,但他需要有理财的概念;
当孩子有了理财的概念之后,与他一起制定一个他拥有资产(压岁钱等)的理财计划,并协助他实施;
如果孩子委托你进行理财,这个时候你可以与孩子说明:你会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在月度、或季度、或年度,你要与孩子一起盘点理财得失。
同时必须告诉孩子:这是在家庭内模拟社会交易,你在其中的角色并不是妈妈,而是理财经济人。
我们用这种方式,帮助他来理解理财是什么、理财是怎么操作的,让他在你的帮助下,慢慢具备经济思维。
第二,家庭外部:
在孩子假期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社会活动,然后将收益进行捐赠。
如此以来,既然让孩子了解了社会劳动与社会报酬之间的价值关系,了解经济规律以及父母的不易,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合理的支配自己的金钱,而不将目光仅放在金钱本身上。
4,对何对待孩子的学习与分数
在孩子的学习这件事上:
当他们在主动思考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抱以喜悦与保护。
在他们的分数达不到合格标准时,我们最好与他们一起分析寻找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金钱奖励。
我们要坚持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学到知识。
我们要帮助孩子捋清分数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考试是为了检测知识掌握的程度、分数是检测结果的直观呈现。
所以要想分数好,我们就要更好的、更全面的去掌握知识。
而要如何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去掌握知识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协助孩子梳理知识点、以及错误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到改进的方法。
当他下一次成绩有进步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表扬他的分数进步了,而要喜悦的告诉他:恭喜你,你又多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你越来越棒了。
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孩子就会将注意力放到哪里。
父母当然会时刻紧盯分数,但分数的背后是什么?是知识。
所以,我们要将注意力回归分数的本质,孩子才会为学到知识而喜悦。
总结:
金钱与物质奖励不适合用于孩子在家庭内的劳动
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感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场所,而不是市场交易的场所
金钱与物质奖励不适合用于孩子的学习
金钱只能鼓励没有创意的事情
我们要学着回归学习的本质,理清分数与学习的关系
PS1: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PS2:许久没有更新了,在忙连载文的完结,同时在忙孩子中考的事情。武汉的中考政策和名词是五花八门,有什么分配生、网招生、资格生等等,各种各样的名目,光看清这些名字已经去了半条命,然后还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志愿,再来沟通他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做好后勤工作,让能更安心的为目标而努力,等等等等,一直忙到现在。
之后的更新,可能也不会太稳定,但一有时间,一定会来和大家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