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大学,有件被大多数人默认的事:每次获得奖学金的都是那几个人。
在以学业为重的学生生涯里,成绩被赋予了太多的东西,好像只做到成绩好这一点就可以脱颖而出。
评三好学生,从成绩好的人里选,因为成绩好的同学更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选辅导员助理,从成绩好的人中选,这类人往往更有责任心;就连刚认识的朋友,如果知道对方拿奖学金,大家也都会理所当然地对他刮目相看。
可奖学金,真的可以代表这么多东西吗?不拿奖学金,能力就是不行吗?
02
奖学金肯定可以代表一些东西,也是一些能力的外在表现,但如果赋予它太多的意义,陷入“不拿奖学金,能力就是不行”的怪圈,就是偏激了。
我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是别人眼中的“聪明人”,在不太熟悉的时候,我给她的标签是:高效、聪明。
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平时没见她怎么用心,可期末她总是能拿到奖学金。
而在和她不断熟悉,并且自己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奖学金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
她一般在期末的具体做法是:同时借来几个平时认真记笔记同学的笔记,自己汇总一下重点,再把老师最后一节课给画的重点范围全部弄懂,不会的就拉着学霸问,最后定能考个不错的成绩。
我也慢慢摸索到了一些规律,因为大学考试形式的关系,可能平时不需要付出很多,期末复习得到位,考出好成绩并不是问题。
03
同样是拿奖学金,我们系里的第一名是真的让人佩服。每次成绩出来,她每科的成绩都是九十五分以上,能落下第二名一二十分。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她并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她平时很认真,但到期末评奖学金的时候,才勉勉强强够到了一个三等。
当时我们也都挺纳闷的,觉得这个结果和她表现出来的努力并不相符。
但在第二个学期末成绩出来后,所有这么想的人都被打了脸,她从年级第十变成了年级第一,而且分数远远比第二名高。
努力在这个时候显现出了效果。后来,她每次都稳居年级第一的宝座。
不仅在课业上,她把这种踏实的态度放到了生活中的每个地方。她爱好写作,也经常给公众号投稿,可结果都是被拒,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她在做无用功。
可就在一个礼拜以前,看她在朋友圈晒出过稿记录,她配文说:第一次过稿,时间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后来听她的室友说起,第一次过稿以后,一个礼拜以内,她以前投出的三篇稿子都先后有了回音,都被公众号收录,其中一篇还上了《中国青年》杂志。
04
在大学,成绩被赋予了很多东西。所有人都在说,作为学生,学习是你的本职任务。而你是否对自己的本职上了心,拿不拿奖学金成了最有力的评判标准。
奖学金可以代表一些东西,但它并不能代表所有。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理性的判断,实实在在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别只注重一个结果。
可能你努力了一个学期,最后因为没有掌握应对期末考试的“套路”,导致取得的成绩差强人意。这个时候别觉得努力没用,也别被别人随随便便一句“不拿奖学金就是能力不行”就扰乱了自己的节奏。
别迷失在大众普遍的想法里,学校设置奖学金,真正想考量的,是一个学生是不是可以在浮躁的大学生活中依旧明确自己的判断,并且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去担当。
每个规则、标准的产生,肯定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有自己的判断,仔细地去想想,你得到的和你真正的实力真的匹配吗?
踏实一点儿总是有用的,短期的套路永远超越不了长久积累下来的实力,只要你坚持下去,奖学金会是你的,能力也会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