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平台型产品经理实习内推倒在三面,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产品相关领域知识不足,没有说服力的作品证明自己的思想与能力。简书第一篇文章附上阿里二面官给我出的考题:写与搜索相关的体验、解决办法或是创新的突发奇想。
写在前面
本文档基于个人购物经验(Web端)从用户角度对淘宝个性化搜索的弊端展开思考,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着重体现对产品的思考,结构框架并未按照一般的产品体验报告模式。
引入情景
1.某天我兴致冲冲的打开淘宝网准备购买一件夹克,当我输入“夹克男短款”浏览十多页商品后,似乎感觉这没有一件能够在价格、性价比、质量某一方面击中我的痛点,商品在价格、款式、品牌档次很多方面的区分度不是很大,逛了二三十分钟后购买的欲望慢慢被消耗了。
2.又有一天我打算购买一双休闲鞋,浏览商品时发现推荐商品总是似曾相识,但明显不符合我的年纪和风格。而且很多商品都打着“购买过的店”与“浏览过的店”这些logo。
原因分析
淘宝的搜索越来越个性化,在为客户搜索的关键词进行产品匹配的时候,还要考虑你之前的购物习惯,也就是你浏览过哪些商家的产品,之前购买产品的单价,以此来判定你的消费能力和你的品牌喜好。即个性化搜索使得产品匹配愈来愈“精确”。
第一种情景之中,由于个性化搜索的影响,在浏览十多页商品后难免有类似的感觉,所以在进行长时间商品对比之后很难引起强烈购买的欲望。
第二种情景之中,我意识到几个月前给我爸爸买过两双休闲皮鞋,其浏览记录与购买记录对我这次购物的“精确”匹配产生影响。
可能解决方法
针对第一种情景,对客户心理进行分析。在个性化搜索之下,客户最终购买选择往往在前3页推荐商品之中;假若客户浏览商品至5页及以后,一定程度上说明个性化搜索标签有些许偏差,可以建立商品展现件数与个性化搜索权重比例的负相关模型。例如,某客户搜索商品标签为低价、性价比高,然而在浏览5页以后依旧不满意,仍然寻找新的商品;此时产品匹配转向质量好、性价比一般类商品,即降低个性化搜索在产品匹配之中的权重,通过展现不同标签类商品更有可能激发客户购买欲望,避免客户产生十多页商品十分类似的感觉。
针对第二种情景,对客户购买商品属性进行分析,如给我爸爸购买休闲皮鞋可依据商品年龄标签、邮寄电话和地址差异等信息,作为数据分析中奇异点排除,则此次购买记录不会影响下次个性化搜索结果。当然这也丧失了推荐给我爸爸购买鞋子的潜在商机。
总结分析
淘宝个性化搜索是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大数据体系使得用户搜索匹配更加精确,提高转化率,对于大部分商品及情形皆适用。本文从用户角度分析,体现出“精确匹配”这个最大的优点亦可能是它最大的缺点,即用户缺少了许多“逛街”的感受,体验到淘宝总是在推荐“它想卖给我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