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中起,我婆婆生病后,一直依赖爷爷奶奶的小女儿基本上就跟着我混了,晚上跟着我玩和睡,放暑假跟着我上班,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喊我陪,刷牙洗脸洗澡喊我,哭了笑了跑来找我,钢琴课听耳课的都是我陪着上,练琴也是我陪,最近甚至要求饭桌上我和爷爷的位置互换,好让我坐在她旁边(我坐我那个位置都坐了几年了,最近换位置很不喜欢,老坐错)。。。。。。。。我对我老公说:她好像把我当恋人一样,我的地位在她心目上快速上升到第一位了。我老公补充了一句:而且是“唯一”,她只要你。
上周五汉服日的时候,早上我帮她穿上了从邻居那里的漂亮小汉服时,她很不开心,她说:“我不想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台。”奶奶说:你穿得多漂亮啊,怕什么,你那么聪明那么棒,你一定可以的!”她还是很害怕。
要是以前或现在偶尔,我可能采取的方式也是这样:
1.要么充当拯救者(看似理性地分析、思考,提出方案和建议):“你很聪明的,不怕,那么多人都上台,你怕什么;这有多大的事情啊,没事的;你把心放大一点不行吗;你可以这样做那样做。。。。”
2.要么充当迫害者(批评、指责、训斥):你真没用啊,不就一个小小的上台吗?你胆子太小了,你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妈妈我怎么养出来你这样一个胆小的孩子。。。。
这两者的沟通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效的。孩子依然是害怕的、抗拒的,情绪没有被理解和看见,就会卡住不流动,慢慢地,会形成身体的记忆,在身体扎根。我也和海洋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拯救者更倾向是正向型的,但是很多时候,正向型的父母反而很容易培养出抑郁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正向型的拯救者倾向于否定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然而孩子依然做不到,最后没办法表达自我,陷入抑郁。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面对正向型的人时,我会减少倾诉的意愿,因为倾诉了也没用,对方的“道理”打动不到我的心里。
而迫害者,会在孩子不舒服的情绪上,再增添更多的痛苦能量。本来孩子的感觉已经很糟糕了,迫害者会让孩子的糟糕感觉再升一个级别,孩子不仅减少倾诉的意愿,更和迫害者父母的心越来越远。
很多孩子已经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真正原因是:你不懂我,你不在乎我。
今天早上我仍然又面对了我女儿害怕上幼儿园的事情,她说今天轮到她负责写入园计划,和上次走台一样,她还是害怕自己做不好。我把自己充当了一面镜子,把她的感受和需求表达了出来:“噢,你真的很害怕,你就是害怕做不好,你很希望自己表现得很好。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害怕的。。。。”然后,她还是愿意让我送她去幼儿园了,但是请我给老师表达一下她的害怕。
市场上很多课程,很多书都在讲倾听的技巧。倾听有个最简单的技巧是:嗯、啊,哦。就是对方说什么,你就嗯,啊,哦,就行了。但,这是“术”。真正把技巧使用出来,是需要“道”的支持。“道”是接受和允许,而不是操控和改变。所以有的父母问:我已经倾听了,她为什么还不去幼儿园呢?孩子为什么还不改变行为呢?
因为孩子不是傻的,她知道你的倾听是真心地看见和接受她,还是假装倾听,然后快点去控制和改变她的行为?
即使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行为,背后的能量是恐惧还是爱?是操控还是接纳?孩子和你一样聪明,别小看孩子的“雷达”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但前提是:父母先必须获得情绪上的成长,遇事遇人,不那么容易起情绪反应,才有空间和机会真正去看见和聆听孩子。
否则,父母也只是自以为成熟,但实际上也是情绪长不大的孩子。
